-
新闻报道
建国门街道文化节请非遗传承人授课
昨天,建国门街道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第四节彩虹文化节,邀请五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通州供水将与河北三县统筹
通州供水紧张的情况近日备受关注。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该局已与河北省水利厅初步确定,通州供水将与河北北三县进行统筹,下一步由双方设计单位进行深度对接,尽早提出具体方案。同时,将建立京津冀流域防洪、水资源、水环境协同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老旧小区电网改造 22万户居民将受益
本市制定了北京市第二批老旧小区配电设施改造工程计划表。市发改委表示,计划从2015年到2017年,用三年时间,投资约57亿元,对16个区县范围内约406个小区进行电力设施改造,使大约22万户居民受益。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环保部:京津冀空气质量较上年好转
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布 74个重点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提高7个百分点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津冀生活圈促成“北漂”回家潮
不再过“候鸟”双城生活 重拾家的感觉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市地税局取消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市政府办公厅昨天公布了市地税局取消的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备案等,以及3项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其他权力事项目录。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2020年每个街道建一个文化广场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每个街道(乡镇)都要有至少一个综合文化中心和一个户外文化广场。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本市防洪首次“四角平衡”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启用 中心城区形成“西蓄东排、南北分洪”格局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首设30条“禁停严管街”
昨天北京交管部门宣布从自即日起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静态停车秩序整治行动,把全市130条停车管理示范大街分为 “禁停严管街”和“停车入位规范街” ,其中在“禁停区”出现的无驾驶人车辆一律拖走。昨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禁停严管街”祈年大街、西直门外大街,以及“停车入位规范街”劲松路,发现有部分车辆违章停车现象。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8个巡视组进驻16家单位巡视
本市今年第二轮专项巡视启动 每个巡视组进驻两个单位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津冀试点创新人才流动
市政协常委会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中关村创业大街孵化企业近600家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海淀园获悉的最新数据显示,仅仅经过一年的发展,中关村创业大街入驻的创业服务机构已从最初的11家发展到38家。截至目前,街区孵化创业企业已接近600家,其中350余家获得投融资,融资总额突破17亿元,平均每家融资约500万元。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本市首次“清退”路侧停车位
“自行车道停满了汽车,人行道很多地方也被乱停车占道,上下班骑车简直险象环生,希望规划部门拿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昨日,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起草小组回应公众建言,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自行车道被占”问题,实地探访西城区月坛北街、南礼士路等多个路段。据了解,今年本市将在西城区率先试点,对29个路段进行机非隔离示范工程建设,届时将清退539个路侧停车位,归还给自行车使用。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怀柔举办2015年度读书人物表彰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9日下午,伴随着一曲悠扬的《书香有约》,第八届“悦读·怀柔”全民阅读活动之“读书点亮人生”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怀柔区图书馆举行。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3802名专职安全员覆盖全市乡镇
从初次上门检查时被问“你们是警察还是城管”,到成功在小微企业发现违规存放的危险化学品等大量安全隐患,本市通过公开招聘,设置在几乎所有乡镇的3802名专职安全员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成为基层安全的守护者。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津冀将统一89项安全生产标准
本报讯(见习记者 李梦婷)7月29日,京津冀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协同工作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要求,在三年里完成京津冀三地89个地方标准的制定,形成覆盖三地区所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7月31日,崇礼
又是北京。但这一次,却让距离北京220公里外的小城崇礼沸腾。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京张双城7年之后啥模样?
2022年冬奥会最终落户北京。在微信朋友圈,七年之约成为热门话题。那么,到2022年,北京会变成什么样呢?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张的城市格局会有哪些变化呢?本报记者根据冬奥场馆建设、交通、医疗、环保、就业等领域可预期的发展变化,勾勒出一幅2022年京张的城市新貌。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又赢了!
北京民众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热烈庆祝奥运会第二次来到北京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拥抱冬奥 激情融冰化雪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又一次出征
宗德宏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28岁新发地3年后将变花园式市场
作为北京的菜篮子,新发地市场虽然不会整体搬迁,但也将尽可能疏解非必要的、附加值较低的功能。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昨天表示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新发地正通过“内升外扩”升级改造,除了涉足电商,现有商户将从现在的5000多家减少至3000家左右,三年后,市场一半面积将进行绿化,原址则将建成蔬菜、水果、冷链立体交易大楼,今后新发地的定位将是公园式批发市场。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云居寺获赠宋代《贝叶经》
房山云居寺昨天上午迎来了新宝贝,获赠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宋代《贝叶经》。《贝叶经》将在云居寺佛教文化展馆中展出,供游人欣赏。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区位优势下的廊坊率先插上交通之翼
6年1.5万亿打通京津冀交通瓶颈 三地“坐上”轨道交通形成1小时经济圈
北京青年报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