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两业融合”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
北京推进“两业融合”,不仅基础好,而且相关行业对融合发展的内驱力也非常强。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大戏看北京”优质演出喜迎新春
一元复始岁序开,万象归新启风华。一月恰逢双节,为做好节日期间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市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全市共安排上演240台1665场剧目。首先拉开新年序幕的是奏响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各类新年音乐会,在春日的序曲中陪伴大家辞旧迎新。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剧目将持续绽放在首都各大剧场,演出话剧《人世间》、昆曲《曹雪芹》、越剧《钱塘里》、木偶剧《大象来了》等优质剧目;展演季“云剧场”展播民族歌剧《雁翎队》、京剧《楝树花》、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昆曲《李清照》、魔幻新杂剧《造梦师之秘境》等27台风格各异的大戏好戏,与线下演出交相辉映。本月还将迎来央华·保利剧场戏剧节、国家京剧院“迎新春”经典戏曲展演等节展活动,进一步丰富活跃首都文艺演出市场。演出可能存在动态调整,请随时关注院团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信息。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大戏看北京” 284台1758场演出本月亮相
癸卯年新春,首都演出市场实现应开尽开,将有284台1758场演出在2月登台亮相,涵盖戏曲、舞剧、音乐会、杂技等多种类型的精品佳作,将春节档观戏热度延续至元宵佳节。正月十五闹元宵,首都一线乐团将为观众奉上“癸卯兔福”元宵节音乐会、瑞兔呈祥2023新春音乐会、元宵佳节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等多场音乐会,奏响欢乐的节日乐章。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持续进行,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精品舞剧《五星出东方》等10台大戏再登首都舞台,最后的精彩不容错过。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剧目京剧《锁麟囊》、昆曲《牡丹亭》等以传统文化、京味文化浸润人心。值得关注的还有大麦新空间、stage·one酒吧等演艺新空间,以互动式沉浸演出带给观众别样的观剧体验。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城市副中心全面完成基层治理年18项任务
作为市政协委员、通州区政协常委、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汪碧刚一直关注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我常常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将政协协商和基层治理进行有效衔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增设“五险专区”窗口
从前,要办理“五险”相关事项,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分别前往人力社保局和医保局的办事大厅,如今,这些事项在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都可以一站式办理。在“五险专区”窗口,办事人可以扫描取号单上的二维码或刷取身份证登录智能终端咨询或办理相关业务。点击“自助申报”后,系统将直接跳转至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区人力社保局和区医疗保障局支撑人员通过远程视频会审形式,为企业群众指导申报、解答咨询问题。由此,社保开户、迁移、注销,社保增员、减员,社保缴费,港澳台、外籍人员参保等事项均实现了“一门、一网、一窗、一次”办理。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京唐、京滨(宝坻至北辰段)城际铁路通车,太锡铁路太崇段开通,北京丰台站正式投入运营,雄商、雄忻高铁按期开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津兴铁路等重点工程正加速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城市副中心筑牢“绿水长流、生态复苏”主屏障
2022年,通州区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以源头治理、靶向施策、科学治污、精准管理为主战线,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走深走实,保障国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筑牢副中心“绿水长流、生态复苏”主屏障。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均在Ⅳ类及以上,达到国家及市级考核要求,其中达到Ⅲ类水质的1个,达到Ⅳ类水质的7个。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北京急诊发热门诊地图”小程序上线可查接诊状态
为满足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服务需要,北京市研发了“北京急诊发热门诊地图”小程序,对开设发热门诊和急诊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地图展示。
新京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城市副中心:推动文旅商体“遇见运河,共创共赢”
日前,通州区文旅商体共创平台企业联盟大会在远洋乐堤港举行,北京绿心园林有限公司、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阿派朗创造力乐园、北京健龙森体育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及北京远洋乐堤港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深挖优势资源,分享创新思路,表达合作意向。参会企业表示,要继续秉持以文兴旅、以旅促商、以商携体的理念,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平台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加快推进新项目的孵化和企业既有项目的落实进度,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产业互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为统领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些年,三地从“地缘相接”走向“深度相融”,在实践中勾勒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雏形。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把北京发展纳入京津冀战略空间考量,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津冀协同联动,携手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北京“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加快建设定位清晰、梯次布局、协调联动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干构架。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最美西集人”传递新时代榜样力量
表彰活动分为“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好”“敬业诚信,守望相助好”“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好”“移风易俗,文明风气好”“节能低碳,环境卫生好”五个篇章。这些“最美西集人”或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或孝老爱亲、无私奉献,或明礼诚信、真诚待人,或崇德向善、敬天爱人,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光发热,为建设“文明通州”“美丽西集”输送着榜样的力量。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城市副中心成立首批社区慈善工作站
活动现场设置了慈善政策宣传区及义诊体验区,帮助居民了解街道慈善需求、慈善平台运行方式及辖区爱心单位、企业参与公益情况。来自妇幼保健院康复科、妇科的专家医生也现场提供健康义诊,将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社区“微组织”撬动基层“大治理”
活动现场,公益微创投项目负责人和优秀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纷纷上台分享基层治理经验。玉桥南里社区民情调解队通过党员先锋引领志愿者,在玉桥南里社区开展日常巡逻服务,打造了共建共治的“治理共同体”;柳岸方园社区“老街坊”未诉先办志愿服务队依托“未诉先办”和“网格化”,通过开展日常巡查,走到居民身边,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玉桥好人·优秀社区社会组织”艺苑东里社区“邻里守望”治安志愿服务队带动群众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和群防群治工作,为创建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通州法院法官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徐明祺入职通州法院后,扎根基层审判岗位十二年,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近2万余件,2018年审结速裁案件6724件,结案数位列全市法院第一名(民商事),2019年审结速裁案件5312件,结案数继续蝉联全市法院第一名(民商事)。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通州区举办统战代表人士新春团拜会
会上传达了区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区两会精神。与会人员围绕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全国首家“绿色网点”花落城市副中心
“‘绿色网点’是指降低网点建设装修、营业服务过程中的碳排放,努力达到网点建设运营‘碳中和’。”该绿色网点负责人李立楠介绍,“绿色网点”的理念,体现在绿色建设、绿色运营、绿色宣传等多个方面。本次绿色网点认证是中国工商银行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体现。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北京基础设施建设晒出年度“成绩单”
大运河京冀段全线旅游通航、京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过去一年,路通、水美、城绿的北京再获丰收。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小楼饭店新春大集推出50余种特色食品
昨日一早,小楼饭店门前就摆起了摊位,摆满了黑芝麻馅、巧克力馅、五仁馅、玫瑰馅等十余种元宵,一旁还有烧鸡、酱牛肉、牛肚、松肉丸子等20余种熟食。此外,小楼饭店还推出了卷果、咯吱盒、豌豆黄、黄米面年糕、艾窝窝等传统清真小吃。“我们今年还精心设计制作了百年老店特色礼盒,包含各种清真小吃,每天能卖上几百件,新春大集活动将于正月十六结束。”小楼饭店相关负责人纪强表示。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通州启动统战百年暨民族团结主题巡展
此次巡展的第一站首先来到了通州区某驻通部队,由区委统战部、区武装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主办。现场共展出25块展板,124张反映统战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及近年来通州区民族团结工作取得成效的图片,以带领大家回顾百年统战的光辉历程,展示统一战线同心向党、风雨同舟、踔厉奋发的动人风采。参观中,大家仔细观看每一张图片、浏览每一段文字,重温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展望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从这些峥嵘岁月中感悟传承不变的爱国情怀。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北京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发布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科技的支撑下,一批拥有传统实体基因、同时具备强大科技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应运而生。由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的新型实体企业,既属于实体产业,又服务于实体产业,起到加速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去年11月,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了2022年全国新型实体企业100强榜单,国家电网、京东、华为、京东方、工业富联位居前五,北京以34家的上榜企业数量领跑全国,显示出北京在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实体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转型的突出优势。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城区优质校“手拉手”结对副中心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教委制定印发了《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针对城市副中心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从提升办学质量水平、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统筹资源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等六个方面明确了17项工作任务,支持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全面提升首都基础教育质量。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通州去年开展警示教育活动180余次
2022年,通州区紧盯关键节点、重点人群,多措并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打好警示教育“组合拳”。综合运用廉政谈话、通报曝光、制发警示教育片、上廉政党课、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常态性、实效性,为营造北京城市副中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全年共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3起,推出“以案为鉴”典型案例18个,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180余次。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国内首家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在副中心揭牌
据了解,北京市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设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通州区卫生健康委支持下,东直门医院作为建设单位负责中心的运营和管理,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肿瘤科作为日常工作的承办单位。该中心将开展中西医结合肿瘤微创诊疗工作、创新MDT诊疗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并完善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推进相关领域诊疗技术发展,构建肿瘤医防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中西医肿瘤防治新成果的孵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副中心年味儿渐浓
昨晚,记者在通胡大街看到,安装工人们相互协作,一串串红红的灯笼像糖葫芦一样,让副中心的年味儿愈发浓郁。据区城市管理委景观科工作人员介绍,为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区城市管理委从1月初开始,陆续在新华大街、东关大桥等20余条道路及重要节点布设25000余盏大红灯笼。其中,布设在灯杆上的灯笼等灯饰将在小年夜陆续点亮,打造昼夜兼顾的景观效果,营造春节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据介绍,为了适应北方的气候特点,红灯笼采用防水、防雪材料,这种材料不易磨损,耐受低温。灯带内也全部采用LED节能光源,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