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生命中最后一本书
作家出版社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拟出一套10本反映在此战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报告文学丛书,领导把任务交给了我。李迪老师是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邀请参与的25位作家之一,他前去湘西十八洞村采访撰写的报告文学理所当然要收入丛书之中。2020年的3月1日,我给李迪老师打了第一个电话,此书出版工作正式开始——编辑和作者接了头。
电话中的李迪老师声音如同他标志性的红衣一样,亮堂、高亢、热情。交谈中我得知,去年初冬他从十八洞村采访回来,因腰部不适已经卧床两个月了。听到这情况,我心里“咯噔”一下,书稿还没动笔,作者尚在卧床中,这书稿还有指望吗?李老师可能猜到了我的担心,大声说:“医生说三个月就会好,还有一个月我就可以起来了,我身体素质好,写起来很快的。6月交稿没问题!书名叫‘十八洞村的十八个人’。”语气自信而坚定。
撂下电话后,他从微信里发来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写给他的:“十八个神仙十八洞村,/十八位罗汉说脱贫!/十八家故事真生动,/湘西父老谢恩人。”屏幕上两个笑脸后写“代序了!”
通话后的两天,社里通知申报中宣部的主题出版项目,需要书名、作者、作品简介。这让我犯难了:李迪老师采访回来不久就生病,构思了吗?可除了作者,谁能编内容提要啊?惴惴中,我发了微信给他:“能给个150字的内容提要吗?您语音就行,我给您打出来。”李老师回复:“我用手机写出来发你。有点儿慢。”40分钟后,居然发来了400多字的提要!
多么要强的一个人啊!这可是一个年逾七旬的卧床老人啊!真的让人敬佩!我心里暗暗庆幸:又遇到好作者了。
这之后,我在忙于丛书其他书稿之余,偶尔也微信问候李老师一下,得知他恢复并不理想,偶尔下床,非常虚弱,头晕……一天,他说:“三月阳春,于腰病有助。有明显好转。但,3月多在床,人虚弱得要命。起来走两步就不行了。看来要恢复,还有一个过程。最苦恼的,老躺着,夜里失眠。睡觉成了最大问题,也不想吃安定,怕伤了脑子。”微信中明显感觉他急迫的心情,却力不从心,字里行间透着无奈。
转机发生在3月25日,这天他高兴地告诉我:“的确,我一天好过一天!照这样好下去,我准备4月1日变身键盘侠。”果不其然,4月1日晚上10点多,李老师微我:“美女,今天是4月1日,我如约开工了!”随后,发来书稿的开篇和《就是悬崖我也要跳》一节,一共有1万多字。“书名还是叫‘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吧!”他说。刚复工就这么大工作量,我真怕他吃不消,赶紧回复:“悠着点啊!身体要紧!”这之后,他开始频频联系我,作协的通知啊,修改过的稿子啊,进度啊……4月17日,在转发完作协通知后,李老师信心满满地说:“六月交稿无悬念!”接着的几天,他把在报纸上发表的书中片段一一发我,十八洞村村主任隆吉龙发给他的微信是:“李老师,为了我们村的每一个故事费尽心思,带病工作,我为你的这种写作精神由衷敬佩,再次说一声你辛苦了,感谢您对我们十八洞村的辛勤付出,感恩及荣幸认识你。”我想这就是他这么拼命创作的源动力啊!没有什么比采访对象的褒奖更令人欣慰了!5月11日,李老师发微信说,打算月底对书稿发动总攻,这天他去医院复查了,坐了还是腰疼,“约了各种拍片”。
哪承想,18日下午5点10分,他突然发了一张“住院申请单”给我。
李迪:美女,我引发多种病,要住院了,明天会请假。书按时交稿没问题。
佳丽:呀!要紧吗?
佳丽:治病要紧,身体第一!
佳丽:先别惦记书稿了!严重慰问[西瓜][咖啡]
李迪:书稿一定按时!!!
5月23日是个周六,晚上6点多,李老师破例打电话给我,说他下周就要做心脏手术了,周一上班就要做术前准备,他这两天就把书稿发我。湖南方面也已经看过了。我赶紧说,手术要紧,不在乎这点时间,其他术后再说。医院的探视时间是什么?我现在能为您做点什么?需要我做什么?他说都安排好了,现在疫情阶段,医院不方便探视。书稿排好请发湖南一份。
5月25日上午10点多,已经住院一周的李迪老师把18篇故事一篇篇在微信中以文档形式发来,嘱咐我按目录排好,他没有力气完成了。有两篇他请人校对还没返回,不等了。这次他是在微信中语音发我的,同之前洪亮的声音不同,说话气力不足,几个字一顿,尽管想尽力说连贯,口齿也不那么清晰了。可是他依然在叮咛,在嘱托:“如有不明白的及时问我,因为只有4天时间我就进手术室了,从今天算起还有4天,这4天非常宝贵,随时还可以联系。”他担心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遇到问题,牵挂着书稿里可能会有的错别字。当天下午,他又把别人校出来的差错,拍照发了12页给我,嘱咐核对、改正之后一定打印一份纸样给他,他术后可以看看,有问题还可以改。与谈出版合同时的大方随意完全不同——他丝毫不在意我们给多少报酬,空白合同签了名就寄了回来,但他对待作品的认真、严谨就像送孩子出门一样。是的,他说过“自己的孩子出门总要给他打扮好!”如果不是在病房里,一定不用这样叮咛!
我真的被李迪老师强烈的责任心打动了,要知道他得的不是普通的小病啊,一边听他断断续续的语音,一边泪流满面——我拿到的书稿,是名副其实的泣血之作啊!一位为文学事业鞠躬尽瘁的作家,一名文坛英雄!最后,他说:“在手术之前我能把书稿完整地交给了出版社,交给了你,我也就踏实了。我的手术一定能成功!就是万一有什么闪失,我也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或者是说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交给我的任务,我也最后完成了,对吗?佳丽,为我加油吧!”
我回复:“您已经凭着坚韧的毅力和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完成了您这个光荣的任务,放心地去按医生的医嘱去进行手术吧,等您全面康复的时候,迎接您的是一本飘着墨香的精美新书,您和新书一块儿走向新的人生!”
接下来的日子,为了这个承诺,也为了这套10本书的完美出版,我和搭档都在加班加点精心赶制。6月16日,好消息传来,这套书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然而还没等我告诉李迪,就传来他病危的消息。闻听此事,犹如五雷轰顶,怪不得之前我微信告诉他书稿已经二校完成,没有回复我!可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电话联系李迪老师的爱人,要去病床前,送校样给他!哪怕让他摸一摸他的心血之作也好!李迪的夫人魏老师说,去了没用,家属也只能在ICU病房门外守着。难道李老师就这样看也没看一眼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就走了?
6月29日,李老师还是走了!好在我的同事们连夜赶制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的临时样书,在他弥留之际送到了他的床头。铁凝主席说:“他真是一团火,跃动着、燃烧着,给这个世界送来热量和温暖。”
7月31日,距离我与李迪、与此书结缘5个月后,我含泪签了此书的装前样。今天,这部新书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著名作家李迪老师生命中的最后一部著作。
本书讲述了十八洞村这六年间,在脱贫奔小康的奋斗中具有代表性的18个精准扶贫、自强不息的故事。
18个故事,均采用第一人称讲述,迅速将读者带入采访现场,聆听采访对象独有的声音,体会十八洞村人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真实感受,与采访者一同感动。富于生活气息的人物通过不同的讲述,在读者面前铺陈开来,真实、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时刻》从扶贫队长收到的三个“大礼”开始。作为大礼之一,村里的“酒鬼”闯进扶贫队长给省领导汇报的会场,砸了场子。终究,又是这位扶贫队长帮助砸场子的“酒鬼”脱了贫,致了富,娶了媳妇。
《黄桃金灿灿》的村主任在外打工漂泊多年,小有成就,却终于在母亲返乡以后,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火塘夜话》里飞虫寨90多岁的龙文典老人说:“我要跟你讲的这些当年闹土匪的事,如果我再不讲,就没有人知道了”。那些过去闹土匪的事,是过往的记忆,也是深植在贫困深处的历史。
《对联的故事》里杨老师回忆起过去的乡村教育,也谈起了十八洞村的来由。对于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有文化的杨老师用一副对联记录下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姐妹农家乐》的讲述者卖了个关子,“这么多年来,我的心一直是收紧的,好像有一根绳拴着。”故事便从这种紧张氛围中一点儿一点儿生发出来——“精准扶贫”的政策让老杨可以在家里经营农家乐,不再下矿,金娣那拴着绳子的紧张的心真正解脱了出来。
《头上剃字的人》里的村民杨超文当过养殖个体户,出去打工,后来返乡养鸡,开农家乐、民宿,他说:“我只有经历,没有故事,但是真实。像我这样的人十八洞村不少。”他对十八洞村的爱,是他让理发师在后脑的头发间,精心剃出三个字:“十八洞”。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