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家
简介: 2013年8月23日讯,北京,为了给今年考上大学的两个孩子办理各种手续,掌管少林慈幼院的释延芷师父这几天忙着往返于少林寺和慈幼院之间,加上其他事宜,让他难得停下脚来。提及久负盛名的嵩山少林寺,几乎无人不晓。然而,距离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千年古刹不到10公里的另一处清静院落——少林慈幼院却鲜为人知。这里生活着来自河南各地的百余名孤儿,他们在一起读书、学习,好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102个孩子过着文武兼修的生活,孩子们平日在登封市区上寄宿制学校,接受正规的9年义务教育,周末和节假日回来。稍大些的女孩子住到附近的卢崖寺,有专门的女众照顾日常生活。他们每天5点多钟早起晨练做操,上午孩子们会在志愿者老师们的指导下,诵读《大学》、《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温习功课,下午练习少林功夫、锻炼身体,这个时候往往是男孩儿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会有少林寺武僧团的教练教他们少林功夫。释延芷说,少林慈幼院建立之初就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不遗余力把这些孩子抚养成人、培养成才。“释永信方丈在看望孩子们时也说过,只要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一直供养他们上到大学毕业,考不上大学的,也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起码能够自食其力。”释延芷说,从建院至今,慈幼院已经培养出了七八名大学生,每年的寒暑假,这些在外地读书的孩子们都会回到慈幼院这个大家庭。今年16岁的小华化名已经在少林慈幼院生活了7、8年,她经历了慈幼院最初的建立和之后的发展,对慈幼院有着很深的感情,每个月都要坐2个多小时长途车从郑州回慈幼院。如今在郑州省实验中学读高三的她,正在为高考准备,她的目标是复旦大学。像她一样就读中学的慈幼院孩子有30多人,就读小学的有44人,在校大学生7人,他们每一个孩子都称呼方丈释永信为师父。2003年,少林寺和河南省慈善总会联合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千名孤儿救助”慈善救助项目,以救助在河南省境内19个县1039名孤儿,这些孩子中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不过15岁,他们的父母因不同的遭遇离开了人世,孩子们无依无靠,贫困使他们生存和读书的愿望成了奢想。2004年12月少林慈幼院成立,慈幼院是佛教的称谓,就是“孤儿院”。属非赢利性民间慈善机构,是“千名孤儿救助”项目的子项目。9年来,少林慈幼院累计收养了300多名孤儿,少林寺组建了专门的管理班子,负责慈幼院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年满18岁且能够自食其力后,孩子们就会离开慈幼院,开始独立生活,但少林慈幼院仍然是他们“常回来看看”的家。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