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大力促进文旅体农深度融合

1月17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密云区区长马新明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扫码观看两会访谈间
“好山好水好生态好人文是密云的最大底色和底气。”1月17日,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人大代表,密云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新明在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时介绍,密云区始终围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文旅、生态农业,促进文旅体农深度融合,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首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谈 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1473项服务“无差别”一窗受理
马新明介绍,2022年,密云区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保水富民、绿色发展、特色一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密云区在疫情防控中扎实有效,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新成效。密云区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引进京外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首位。抓实助企纾困,制定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措施,减税降费32.5亿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6亿多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马上就办”机制,坚持“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证明”,实现1473项服务“无差别”一窗受理,助力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密云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同口径增长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谈 生态保护
多措并举全力守护好密云水库
密云区高标准履行保水保生态的首要政治责任。马新明介绍,2022年,密云区制定实施《密云水库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案》系列文件,不断完善“5+2”保水体系,密云水库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做到了“七个强化”。
强化上游保水。密云区实施《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健全“两市三区”联建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建设综合协调指挥中心,推进密云水库上游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强化护林保水。密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5322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投入3.2亿元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森林蓄积量达525万立方米,湿地面积达1.9万公顷,野生鸟类增至406种,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强化库区保水。密云区积极探索建设水库一级区“生态特区”,落实《密云区密云水库总氮治理工作方案》,有效降低总氮浓度。全力推进95个村污水治理工作,确保水库绝对安全。
强化依法保水。制定全市首个《环境保护禁止令实施办法》,强化“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同机制,“法治护航生态文明建设”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优秀案例。深化密云水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刑衔接,办理了全市首例非法填埋生活垃圾刑事案件,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构筑起最严密的法治“绿盾”。
强化政策保水。密云区通过设立公益岗位、保水网格员、生态差异化补偿、转移支付补贴等,促进保水富民。
强化科技保水。密云区成立密云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建成生态保水防火瞭望平台、大型水库水环境保护场景智能分析系统,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24小时加强巡查,深化生物保水、渔业净水,提升科技保水能力。
强化全民保水。密云区持续开展保水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保水志愿服务,发挥密云水库保护公益基金、“水库儿女”志愿者等作用,凝聚起强大保水合力。
谈到未来保水安排,马新明表示,密云区继续把保水保生态作为头等大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的嘱托,实施河长、林长、田长“三长”联动,实行全域、全时、全民、全链“四全”举措,深化库区保水、依法保水、护林保水、上游保水、政策保水“五保水”机制,抓实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六护”巡查,开展禁种、禁养、禁牧、禁采、禁游、禁建、禁经营“七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动密云水库一级区有序疏解,加快国土绿化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高保水保生态的能力,坚决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谈 富民行动
去年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12670人
马新明介绍,2022年,密云区持续深化生态富民行动,通过政策富民、产业富民、就业富民、生态富民、设施富民、帮扶富民等,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467元,同比增长4.3%。他向记者介绍了具体做法。
首先是政策富民。密云区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民生领域投入超过80%财政支出,完成31件民生实事,“七有”“五性”监测评价位居全市前列。落实困难群众保障政策,发放各类救助和补贴资金4.88亿元。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实施山村教师补贴制度,率先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3.1万人享受城乡医疗保险免缴政策。建立三级养老体系,推动邻里互助点服务模式扩面增效,建成230个邻里互助点,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优秀案例。
其次是就业富民。密云区着力稳就业保增收,如设置7类公益性“绿岗”就业3.5万人,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2022年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12670人,超2倍完成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做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再就是产业富民。密云区加大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国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立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如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精品民宿院落400余个,带动2万多群众增收,乡村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发展蜂产业,蜂群达12.35万群,成立26家蜂产业合作社,带动2144户蜂农增收1.4亿元。
还有是生态富民。密云区率先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150亿元。开展生态产品认证,完成有机认证 48个、绿色认证18个、农业新品种认定86个,提高附加值,促进增收致富。
设施富民也是重要举措。2022年,密云区242个美丽乡村达到市级验收标准,实施乡村公路大修工程,158项道路水毁应急抢险工程,1000余户“美丽庭院”、100余条“美丽街巷”相继挂牌亮相。完成290个村10.5万户“煤改电”任务,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2022年,密云区242个美丽乡村达到市级验收标准,实施乡村公路大修工程,158项道路水毁应急抢险工程,1000余户“美丽庭院”、100余条“美丽街巷”相继挂牌亮相。完成290个村10.5万户“煤改电”任务,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马新明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