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路今年完成整体环境更新

2022年6月1日,三里屯太古里。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2022年6月28日,朝阳区亮马河燕莎码头,游船向码头驶去。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备受游客喜爱的亮马河今年将有新动作,东三环桥下滨水绿道将贯通,亮马河滨水绿道将实现“横向串联,纵向通达”。1月5日,记者从2023年朝阳区“两会”获悉,除了亮马河将迎来新亮点,今年朝阳区还将启动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建设,建成朝南森林公园二期,建设品牌绿道,打造“自行车之城”和“乐跑之城”,同时推动绿隔地区“五乡十园”绿地连片、绿道联通。
此外,朝阳区2023年将全面实施迎宾大道(姚家园北路)环境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完成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佳程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六佰本商业街巷整治等,打造国际化环境景观。
老旧小区居民家中暖气也将更热,17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将“体检、手术”,朝阳区还将为全区25万户使用天燃气的居民更换、加装天然气安全型配件。
关注1
亮马河滨水绿道将“横向串联 纵向通达”
乘坐游船游览亮马河是备受游客欢迎的网红打卡项目,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古都京韵·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游船项目已实现东三环至红领巾湖6公里旅游通航。与此同时,一批滨河步道与市民见面,其中包括2022年10月1日,第四使馆区南侧1.5公里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工程完工;孙河组团滨水空间已形成2.5公里滨水绿道、2.7万平方米雨洪湿地,为市民提供了12.2万平方米高品质公共空间。
2023年,朝阳区将持续推进亮马河提升治理,贯通东三环桥下滨水绿道,实现亮马河滨水绿道“横向串联,纵向通达”。启动通惠灌渠(高碑店路至五环路段)治理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水下主体工程。实施北小河(京承高速路至五环路段)滨水空间建设、坝河(酒仙桥路至郞园段)滨水空间建设和大华窑排水沟河道治理工程,推进北京人才公园、东坝中央公园及北小河滨水空间建设等前期工作。
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还介绍,2022年,朝阳区完成城乡水环境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任务,8个国考和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2023年,朝阳区将启动城乡水环境治理第四个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辖区雨污分流工作,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
关注2
将加快绿道建设 打造品牌绿道
朝阳区2022年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5015亩,持续扩大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一期已基本建成并于去年9月开放,管庄乡兴会公园、朝南森林公园二期、高碑店乡小郊亭公园3个一绿城市公园已初现雏形。
2023年,朝阳区将重点推进温榆河公园二期建设,建成朝南森林公园二期,新地造林绿化150亩,不断提升绿隔地区的环境品质。此外,朝阳区还将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以四得公园二期、庆丰公园等大中型公园改造提升为示范,以东直门楔形绿地、首城国际绿地等居民身边绿地为补充,通过实施3处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进一步改善游园环境,提升游园体验。
备受市民喜爱的朝阳绿道今年也有新亮点。朝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朝阳绿道9.5公里示范段全面建成使用,望京环至朝阳站段26公里基本贯通,实现了朝阳群众推门见绿,身边就是公园的美好生活愿望。
今年,朝阳区将加快绿道建设,打造品牌绿道,打造“自行车之城”和“乐跑之城”,“朝阳区将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实现绿道、水网、慢行系统的‘三网融合’,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空间。”该负责人表示,朝阳区将以绿隔地区朝阳东部地区公园环“五乡十园”绿道为重点,将绿道建设与公园开放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串联东部地区大尺度蓝绿空间、城市地标以及文化、体育资源等,布局完善区域绿道网络,建设成为朝阳区打造公园里的城区示范工程,推进公园城市标准创新和功能突破。
关注3
将重点整治机场高速辅路、蟹岛西路等4条道路
一年来,朝阳区重点区域环境得到持续提升。朝阳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迎宾大道(姚家园北路)环境整治(一期)项目主体绿化完成。2023年将全面实施迎宾大道(姚家园北路)环境整治(二期)工程,延续大尺度绿化、五彩迎宾风格,通过林景与水景、街景与夜景的融合,逐步建成生态宜行、配套完善的多彩景观大道。在商圈环境提升上,将全面完成三里屯路环境整体更新,佳程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六佰本商业街巷整治等,打造国际化环境景观。
此外,朝阳区还将以民航三中心为核心,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提升,重点整治机场高速辅路、蟹岛西路、梓林路、长店大街等4条道路,改善周边群众出行环境。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延伸通航两侧建筑物夜景照明正在加快推进,长安街延长线及高碑店区域历史文化滨河风情水岸景观照明建设全面实施。
在垃圾分类方面,朝阳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朝阳区新建元大都公园北侧地埋式垃圾站,高安屯厨余垃圾处理厂、焚烧三期项目、酒仙桥粪便消纳站项目建设持续推进,2022年垃圾分类综合考评中心城区排名居首。2023年,朝阳区将推进源头减量、家庭自主分类、可回收物市场化体系建设、“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等,做到垃圾收运全链条可视化监管,源头可溯,进一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关注4
去年1668名街巷长、近1.7万名小巷管家参与环境治理
针对市民关心的路灯问题,2022年,朝阳区推动青年西路等30条永久路灯建设,采取“永临结合”模式完成了20条道路、585盏永久路灯及34条道路、901盏太阳能临时路灯建设。
在做好供电工作的同时,在供暖、供气方面将持续推进。2023年,朝阳区将推进完成17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体检、手术”改造,提升供热保障质量,还将为全区25万户燃气居民用户更换、加装天然气安全型配件,提升居民用气安全水平。
此外,朝阳区还研究智能场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2022年,1668名街巷长、近1.7万名小巷管家参与环境治理,通过“朝阳群众管城市”解决曝光环境问题。“2023年,我们将加快‘城市管理大脑’建设,推进信息数据并网同图,搭建基础数据支撑平台,试行环卫作业、垃圾分类、市政设施、渣土车治理等四大场景,逐步形成‘全程在线、精准监测、主动发现、智能预警、处置高效、服务便捷’的城市运行管理应用体系。”朝阳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