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基本实现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城市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昨日,记者从区文旅局了解到,目前通州已基本实现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95平方米。今年,全区将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软实力,把区域文脉资源融入旅游产品的全过程,让文化要素成为提升文化旅游产品价值的新途径,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通州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17个,建设了8处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基本实现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在城区,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让喜爱读书的市民多了一处宁静与温馨的好地方。记者来到位于车站路的智能文化空间,这是在城市书房的基础上,升级打造的旗舰空间,具有多元的文化元素,包括非遗作品、运河文化作品展示等,市民在这里可以体验更丰富的“文化味儿”。
“智能”是该空间的最大特点,智能门禁系统、图书防盗门、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远程监控系统……这些科技手段,为读者带来了智能化自助服务的便利,也为智能文化空间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这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分类码放,精美的非遗作品展示在橱窗中。不光有多处各具特色的书桌坐椅、亲子阅读空间,还有自由阅读的休息区,真是很舒适。”市民李浩说。
不仅城区居民可以享受24小时的智能文化服务,在乡镇建成投用的城市书房也让书香氛围更加浓郁。位于宋庄镇的阅空间是全市首家将数据分析技术与智能物联网系统综合应用于服务管理模块的城市书房。书房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全天候智能管理,读者可以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出阅读空间,实现手机扫码自助办理借阅手续,室内智能光照系统可根据室内和室外的光照度,自动进行调节。“这里有图书一万余册,分为文学、医药、科普等七大类别,我们可持身份证办理联合读者卡,免费借阅图书,非常方便。”居民赵冰说。
“通州区近年来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阅读推广模式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下一步,通州还将继续依据城市副中心发展和群众阅读需求,合理布局、逐步增加智能文化空间建设,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弘扬主流价值,让阅读成为人们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州区文旅局发布)
(代金光 刘巍)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