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首博东馆内将设置8000平方米“藏宝库”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作者: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正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首都博物馆东馆,内部到底有何玄奥?昨日,在首博学党史活动中记者了解到,首博东馆内将设置一座约8000平方米、集文物保护和修复功能为一体的文保实验室,未来可服务北京乃至津冀地区文博单位。

  首博东馆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包括地上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35米,分为主楼和市民共享大厅两座建筑。北京城建集团首博项目经理贾成亮介绍,首博东馆地上三层的结构目前已经露出地面,首段混凝土主体结构也已于2021年1月底实现封顶,计划到4月底完成全部混凝土结构,6月底完成全部钢结构,今年年底完成外幕墙、主要基建管线和初装修等项目。届时,首博东馆建筑外立面就将揭开面纱。2022年底工程全部竣工后,还要经过展厅装修、运输文物、布展等环节,才能正式接待观众参观。

  考虑到博物馆的特殊性,首博东馆整体建筑进行了隔震处理。参照大兴机场隔震模式,在首博东馆主体建筑的242根柱子下安装了隔震支座。这相当于把建筑放在了隔震平台上,一旦遇到地震,能有效缓解地震波对博物馆的影响,保障文物安全。另外,对于博物馆旁边的两条地铁线带来的工业振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来消减影响。

  首博东馆建设办主任张宇透露,首博东馆主楼内,将建一座约8000平方米文保实验室,该实验室集文物保护、修复为一体,以服务北京市以及津冀地区文博单位。在内部设计上,首博东馆优化了空间分布,整座博物馆分为主楼和观众共享大厅两组相对独立的建筑,主楼主要布置文物、进行展陈;观众服务大厅则包括社教空间、灵活开放空间等区域,解决了博物馆多元化服务的需求。进入博物馆后,噪音会被控制在安检区内,随后进入的观众共享大厅相对安静,而最后进入的主楼则保持绝对安静。“这样就实现了博物馆功能性分区,也让观众从户外喧嚣到安静观展有了层级渐进。”此外,首博东馆的两组建筑之间还将设置一条水街,观众穿行时,可以通过玻璃幕墙看到博物馆内部。张宇说,水街在夜间同样开放,可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博物馆”。

  “首博东馆50%以上的面积都将向观众开放。”张宇说,为了将一层最好的空间留给观众,特意将办公空间设置在了地下。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