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民生微改造”闲置荒地变休闲广场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作者: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管理“真空”地带环境堪忧,小区居民出入不便很犯愁,文景街道日前启动“民生微改造”工程,对德邑新时空小区北边、萧太后河南侧空地进行环境全面提升,仅用50余天,闲置荒地变休闲广场,居民“投诉点”变民生“幸福点”。

  德邑新时空小区位于萧太后河南岸,紧邻文化旅游区,处于文景街道、台湖镇交界处,其北侧空地因多年闲置,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晴天黄土裸露,雨后泥泞难行。过去,不少居民在这条路上吃了苦头:“一下雨就得皱眉头,走着踩脚泥,开车容易陷,就算顺利过了坎,车身也像在泥里打了滚儿。”

  今年5月份,文景街道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机关干部等工作人员一起上阵,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并多方收集周边群众意见建议。环境秩序差、道路破损难行、路灯故障不亮、车辆乱停乱放……一个个诉求被列入整治清单。今年8月底,环境提升整治正式动工。

  闲置空地清理杂草垃圾,填土压实、铺设碎石、粗砂,修缮基础结构后,还撒种草籽,铺设草坪砖,往昔荒地成小区居民休闲遛弯的好场所。沿河道路也有新变化,铣刨铺油,两侧路灯设置灯杆升级,自此打破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出门两脚黑、杂草长满地、下雨两脚泥”的破败景象。

  “以前,大家绕着走;现在,大家安心走。”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市民陈女士为街道送上锦旗:“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学,新铺设的道路南侧增设了人行道,消除了人车混行的安全隐患,街道一项工程解决了我们多个诉求。”

  接办“小诉求”解决群众“大问题”。考虑到民生实事重大项目投资大、历时长,文景街道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持续开展“民生微改造”工程,即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利用专项资金,以“短平快”方式解决居民身边小急难问题,真正做到惠民生有温度,办实事有力度。

  截至今年11月份,文景街道共计实施“民生微改造”项目11件,涉及环境整治提升、脏乱差点提升、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秩序、公益广告和景观设施、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