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多管齐下提升人力社保工作质量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档提速,通州区人力社保局全方位、多举措针对辖区重点企业,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通过政策引领促进就业;针对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平台,以赛促训稳定和扩大就业;针对各类培训机构,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以政策公平托起更高质量就业……通州区人力社保局推出系列“稳就业促就业”的人性化举措,同时创新、优化服务,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成功举办首场2021年全市“人才服务公益行”活动。深化构建辖区递进式劳动纠纷化解机制,近期新增一家企业类型的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打造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新高地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主导产业的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逐步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发展趋势,通州区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创新、发展、共享”主题,探寻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新路径,促进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区域人力资源市场稳定发展。
处置预案+结对共享,架稳求职招聘“双需桥”。自4月1日有序恢复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以来,区人力社保局第一时间制定了《通州区2021年街乡和相关单位专场招聘会工作方案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严格落实现场巡查制度,委派专人对招聘会现场安全、疫情防控、招聘信息等内容进行检查确认。
通州区公共服务中心与中智(北京)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周五举办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日常现场招聘会。
为发挥城市副中心人力资源市场辐射作用,与京津冀人力资源机构进行结对共享活动,开展专家讲座、互学互访、论坛沙龙、业务对接。5月14日,在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顺利召开京津冀结对签约仪式,共有13对人力资源机构达成了长期的业务合作意向,包含通州区人力资源机构5家。其中,北京汇众联合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更是与3家外省机构建立了至少1年以上的长期合作关系。
告知承诺+马上就办,搭建审批许可“快车道”。“真是太感谢咱们人力社保局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把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办下来,可帮了我们大忙了。”职优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王经理看着手里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连声向就业科工作人员道谢。职优库公司因为业务拓展,急需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因为担心客户在等待办理许可证期间流失,特向区人力社保局就业科寻求帮助,询问加快审批的办法。就业科工作人员向其介绍了“告知承诺制”申请方式,并在了解情况后,为其办理了审批手续,使职优库公司在申请当天就取得了许可证。
根据北京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安排,自2020年6月开始,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活动行政许可被纳入了第一批告知承诺事项,优化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办理流程,将“批前审查”改为“批后监管”,申请人书面承诺其符合条件,即可当场取证,审批时限由之前的20日变为4个小时,大大缩减了办理时间,为经营性机构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企业市场准入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告知承诺制”的宣传推行,优化了营商环境,受到了市场的一致推崇。截至目前,共有21家经营性机构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其中通过告知承诺制申请的有18家,占比达到了85.7%。
专项检查+法人约谈,构建监督管理“防火墙”。为确保人力资源市场安全,更好地掌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安全发展底数,切实解决危害行业安全的隐患问题,区人力社保局聚焦法规明确的重点、风险防范的难点、问题隐患的堵点,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从行业安全、信息审查、活动管理、安全教育、疫情防控等多个方面针对全区179家人力资源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分为机构自查、就业科普查以及市级抽查3个阶段。截至目前,完成专项检查的机构共计174家,检查率达97.21%。此外,针对制度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疫情防控不到位的机构,采用法人约谈的办法,将大量人力资源市场管理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营造出“求职者赢得规范岗位、用人单位赢得健康发展、人力资源机构赢得和谐稳定”的三方共赢新格局。
制式台账+奖优惩劣,筑牢免疫屏障“保护圈”。向辖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倡议书》,倡导各机构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疫苗接种台账,实行实名制清单化管理,做到“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以就近原则逐个确定疫苗接种点,主动协助联系疫苗接种点帮助预约;针对未接种人员,详细了解原因,解答相关疑惑,帮助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安排专人每日统计各机构接种情况,对接种率较低的机构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对疫苗接种率高的机构进行通报表扬,提供就业服务绿色通道。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人才
近日,第三届通州区职业技能大赛暨“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通州区选拔赛表彰仪式在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举行。
通过此次竞赛,不仅造就了学技术、练硬功的浓厚氛围,而且为通州区培养了一批优秀职业技能人才,同时为广大职业技能人员提供了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为广大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了新途径。
活动现场分别颁发了保育员、电工、汽车维修项目各级奖项,以鼓励和引导更多技能人才参与到技能提升行动中来。获奖选手代表发言,分享了宝贵的心得体会和参赛经验。
本次表彰仪式充分展示了职业技术人员苦练技术的精神风貌,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风尚,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标志着通州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增一家调解组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近日,通州仲裁员梁田、高岩在马驹桥社保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行验收工作,并对企业日常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答。这是通州仲裁今年新增加的第二家企业类型的调解组织,也预示了通州区构建递进式劳动纠纷化解机制的不断推进深化。
通州区始终坚持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按照优先调解的思路,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以街乡社保所为平台,充分利用基层调解组织及企业自身“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逐步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区—街乡—园区企业—社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递进式劳动纠纷调解网络,最大限度将矛盾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目前,全区已成立基层调解组织146家,其中企业调解组织96家,事业单位、工会调解组织18家,行业协会调解组织2家,园区调解中心14家,街乡调解中心16家,区级调解中心1家。上半年,各级调解组织共预防调处各类劳动争议1532件,其中案外干预调解5件,工会调解组织调解633件,街乡调解组织调处894件。调解成功率为100%,调解金额为3568.5万元。
举办首场全市“人才服务公益行”活动
近日,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精准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首场“2021年人才服务公益行·公益性招聘与政策讲座咨询系列活动”在通州区举办。
本次活动聚焦劳动法、劳动关系、社保政策、就业服务等主题,专门聘请了北京劳动保障学院教授以《民法典+后疫情时代劳动关系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为专题进行授课。讲座内容契合辖区企业劳动关系、劳动用工等培训需求,有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企业一致好评。
活动当天,辖区85家企业近90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参加培训。
专项整治专技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
近日,通州区开展专技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
区人力社保局通过加强培训机构监管,研究制定《专技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整治举办注册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24类职业资格培训的社会机构,开展全面摸底排查,确定重点排查范围,建立机构监管台账。
该局通过对重点机构集中约谈,详细了解各机构组织培训、收退费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发放《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告知书》,针对培训机构宣传“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等行为,要求机构对照培训基本规范“负面清单”进行自查和整改,指导机构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及收退费制度。
区人力社保局主动对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研讨分析违反经营管理典型案例,定期跟踪培训机构动态,及时发布最新政策要求,开展涉及投诉的培训机构退费工作,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北京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第416期)(张程伟 王婧 任俊 岳龙 宫晶玉 冯洋 杨兰 陈霖)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