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城市副中心首个超低能耗住宅项目封顶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作者: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记者 关一文

  冬暖夏凉会呼吸的超低能耗住宅,是不是听起来就很酷炫?位于通州区宋庄镇的国风尚城共有产权房项目里,就有4栋这样的高科技住宅楼。该项目由首开集团和北投集团联合开发建设,预计2023年初竣工,这也是城市副中心首个超低能耗住宅项目。记者昨天从首开集团了解到,目前这4栋超低能耗建筑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超低能耗建筑又被称作“被动式建筑”,理念来自德国,是指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通过建筑工艺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在设计建造中,这4栋超低能耗住宅的外墙外保温厚度达到其他常规住宅楼的约2.7倍。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也非常高。除了北侧外窗,其他外窗均安装了遮阳系统,“这就相当于把整栋房子与室外环境基本隔绝开,尽量避免了热交换,实现冬暖夏凉。”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模拟计算,这4栋超低能耗建筑,每年可节约的一次能源相当于约188吨标煤。

  同时,这4栋楼房户内均安装有新风系统,相当于给房子配上了呼吸系统。不仅能进行空气交换,而且具备高效热回收功能,使屋内在引入新鲜空气的同时保持舒适的温度。此外,这套新风系统还能有效过滤PM2.5,遇到雾霾、沙尘等天气,即便不开窗,屋内的人也不会感觉到憋闷。

  项目的施工工艺也相当“绿色”。替代过去手工砌筑和现场浇筑作业的方式,国风尚城小区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楼体的主要构件在工厂加工,运到施工现场拼装即可,大大减少了工地的扬尘污染。

  然而,将装配式施工与超低能耗住宅两者融合在一起,尤其还是应用在住宅类项目上,挑战巨大。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是气密性,除了窗户、门以及空调管道外,预制墙板之间的现浇暗柱、叠合楼板之间的灌浆层这些不易控制的构造节点细节都是施工人员面临的挑战。“装配式施工好比搭积木,不同材质之间的搭接,构件之间的联系,这些细微之处容易产生不易察觉的缝隙。一条缝隙封闭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室内气密性指标超标。而这对采用整体现浇工艺的超低能耗建筑来说,都是不曾遇到的新课题。”这位负责人透露,该项目中所有容易产生缝隙的节点,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可以说,这几栋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中,处处都有“秘密武器”。别小看一扇小小的外窗,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分项工程,为保证气密性和减少窗户热桥效应,这些楼的外窗均采用外挂式安装,且所有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金属构件,都进行了隔断冷桥的技术处理,减少热传递。

  据悉,这4栋超低能耗建筑已经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完工后,还将申请超低能耗国际认证。

  相关新闻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地下主体结构正负零封顶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地下主体结构正负零封顶,工程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该工程预计于2023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位于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院内西侧,建设用途为医院医疗保健和医技综合楼。由于二期工程地下建设为4层地下室结构,基坑最深处24米,这使得该项目成为了城市副中心目前在建医疗机构项目中最深的基坑工程项目。

  二期工程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7256平方米,基坑深度距离一期医技楼最近处只有5米。在施工中,24米的深度加上通州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等因素,为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期工程于2020年开工后,北京友谊医院在市、区各相关委办局,在城市副中心工程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技术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施工单位日夜不停,加班加点,终于在今年雨季前完成了地下三、四层的结构,保证了基坑的安全,并仅用89天就高质量实现了地下结构封顶,比预期提前3天完成了节点任务。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