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昌平区借大数据治城市病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赵婷婷

    党建引领 精治共治法治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地区”)号称北京最大社区,居住人口达80万,但交通拥堵、职住失衡,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已到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地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昌平区获悉,昌平启动“回天有数”计划,将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回天地区”的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水平。

    调研显示,经过大数据分析,“回天地区”职住比只有0.5,也就是说每100个居住人口,只有50个工作岗位,而北京其他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职住比则接近甚至大于1。同时,“回天地区”商业设施等级较低、运营业态比较传统、与居住群体需求存在脱节;15分钟生活圈内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可达指数也较低,小学、中学、社区医院、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为了改善上述局面,昌平区决定依靠大数据为城市修补更新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2017年9月,“回天有数”计划正式启动。根据该计划,昌平计划更多地、定向地引入并扶持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让“回天地区”的居民能够在家门口就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事业。

    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回天地区”计划引入高品质、体验式的新零售和新休闲业态,同时引进亲子、机器人编程、全脑开发等创新型教育业态,并通过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主体,打造符合潮流及居民需求的文化体育设施。

    “回+双创社区”就是昌平为推动“回天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而打造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希望通过“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业”的模式,解决职住不平衡、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回+双创社区”的示范项目“昌发展·龙域中心”已经基本实现职住平衡。东区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共计2000余人,入驻企业的员工70%左右居住在回龙观区域。西区投入使用后,预计龙域中心累计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将达到3000余人,可基本实现职住平衡,帮居民初步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极大缓解交通拥堵和就业问题。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