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居民接龙浇绿植 24个楼门“一门一景”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王成,欧帆

    朝阳

    “咱们单元门里的花开了,楼道里都能闻到香味儿!”在社区“浇水群”里,一位居民晒出照片,众人纷纷“点赞”。日前,东湖街道康都佳园小区依托街道“创享计划”扶持,将近200盆各类花卉以不同的组合造型,放置在社区的24个单元门内,打造了靓丽的楼门“微景观”。为此,居民还自发形成了微信“浇水群”,为花卉盆景浇水、松土、修枝,拍照记录其生长过程,一起呵护这一共有景观。

    24个楼门“一门一景”

    近日,利一社区党委书记娄佳盛带领记者来到康都佳园8号楼1单元,在这个宽敞的门厅里,近一人高的木质花架靠窗而立,8盆花木放置其间,其中口红花吐露红蕊,开得正艳;银边吊篮垂下绿茎,与一旁的四季海棠相互映衬,主次枝叶错落有致。在一群绿叶红花之间,一块小黑板钉在架上,上面写着“小提示”,告诉大家注意居家安全。

    “我们社区的‘多彩楼门微景观’项目于今年4月份得到街道‘创享计划’的支持,正式开始推行。”娄佳盛表示,“微景观”建好后,全部由居民自主管理,热心居民们发挥各自想象,不同品种的花,搭配不同花架、花盆等,辖区8栋楼24个单元门实现了“一门一景”,每个楼门的“微景观”主题、元素都不尽相同。

    62个“浇水员”自发接龙

    在一个名为“有水就有财浇水群”的微信群,群成员都是康都佳园小区的居民,聊天的焦点话题也只有一个——维护楼门“微景观”。

    “社区原本安排物业定期浇水维护,但是没想到众多居民都特别喜爱自家楼门下的‘微景观’,自发成立了浇水群。”该群的群主、康都佳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关文彬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了62个群成员,24个单元门的‘微景观’都有人管理,基本可以保证花卉补水不‘断顿’。”

    为方便管理,62个“浇水员”制定了群公约,开启接龙模式,每个楼门定期有人去浇水,然后在微信群里汇报进度,交流花朵生长情况。

    “共同话题”拉近邻里关系

    潘瑶是2006年搬到该小区的,住了12年却没认识几个人,同楼里的邻居在电梯擦肩而过,招呼话都没说过。可是有了这个“微景观”,她在浇花的过程中,有邻居主动跟她打招呼了,都以为这花是她养的,她跟人解释,这花是楼内居民共有的,都可以来浇水。不久后,她就认识了住楼上的刘大夫,天天送孩子上学的果果妈妈,楼里人有了共同的话题,开始越来越亲近……

    “我们从原先的大院住进了楼房,拉近了距离,但却远离了心,通过这些活动,特别是浇水活动,又把我们的心拉近了。”潘瑶说道。

    据悉,除楼门“微景观”外,社区还计划打造春有芍药、夏有荷花、秋有银杏、冬有腊梅的“四季景观”,从居民需求角度出发,不断打造邻里和谐、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精品小区。

    文并摄/北青社区报 王成 欧帆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