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国家速滑馆“破土而出”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李天际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市重大项目办获悉,截至昨日,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部分区域实现正负零施工,国家速滑馆已“破土而出”。按照计划,今年6月底国家速滑馆将完成全部地下结构施工,开始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今年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9年年底实现基本完工。

    昨天,市重大项目办还首次公布国家速滑馆的四大设计亮点,不仅双曲马鞍形索网跨度是世界体育场馆之最,1.2万平方米冰面也将创下亚洲之最。

    马鞍形屋面创下世界体育场馆之最

    椭圆形的“冰丝带”之上,是一个双曲马鞍形的屋面。这个屋面是目前世界上的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长跨约200米,短跨约130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模拟了上千种不同的工况,双曲面结构用钢量仅为传统钢屋面的约四分之一。同时,国家速滑馆屋面选用索网方案,也是出于节能环保、节约材料的考量,符合绿色办奥的要求。

    北京建院建筑师郑方介绍,国家速滑馆的22条“冰丝带”全部由晶莹剔透的超白玻璃彩釉印刷,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同时,“丝带”本身既是幕墙钢结构的重要部分,还能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3360块玻璃拼接出外观自由流畅的椭圆形曲面,而实际上,经过建筑师的几何逻辑优化,不论是向内的曲面还是向外的曲面,都采用了同一个曲率半径,曲面玻璃板块不超过50%。

    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

    国家速滑馆特别采用了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也创下了亚洲之最。

    北京建院设计师李丹介绍,国家速滑馆的设计中,观众席和冰面的温度、湿度分区,观众在舒适温度中享受比赛的同时,比赛场地的冰面温度能根据冬奥会比赛的要求进行精确控制,为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提供场地保障。

    国家速滑馆还是一座智慧场馆,场馆中引入了全新的“BIM运维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未来,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进入场馆后,可以通过手机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匹配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同时,速滑馆可以提供针对观众座位信息的各项服务。

    国家速滑馆今年9月“拔地而起”

    北京国资公司副总裁、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武晓南表示,作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今年6月将完成地下结构,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真正“拔地而起”。今年12月开始“编织天幕”,完成屋顶索网结构工程。2019年6月完成幕墙建设,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22条“冰丝带”将开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飞舞。明年10月将完成制冰工程,实现“最快的冰”。明年年底项目基本完成,形成一个智慧化场馆,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供图/北京城建集团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