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集体经济转型打造“长安金轴”
“从上古文明到“四帝国时代”,再到西晋和西罗马,东西方文明是怎样发展的?有什么异同?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历史的发展规律又是什么?这是一部更适合中国人阅读的《世界简史》,以东方和西方为两条主线,按时间的维度进行对比穿插讲解,以期能让读者以更高、更宽、更远的视角看待世界文明史。通过这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定义读者对世界历史的传统认知,呈现一个与以往印象截然不同的世界新面貌。”
多年后天主教会控制欧洲,就算真实的尼禄像汉文帝一样,他的暴君帽子也摘不掉了
尼禄上台初,政权还是被老妈阿格里庇娜控制的。阿格里庇娜虽然权欲很强,但也维持着休养生息的政策,边境上没出大问题。尼禄成年后,开始限制老妈的权力,阿格里庇娜就扶持尼禄的弟弟来威胁尼禄。
公元59年,尼禄假意邀请老妈去海边别墅度假,结果在航行途中船身解体,没想到老妈文武双全,还会游泳,阿格里庇娜还派奴隶找尼禄报安。尼禄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指控这名奴隶是老妈派来刺杀他的,于是阿格里庇娜被诛杀,皇权回到尼禄手中。尼禄开始排挤贵族势力,镇压反对派。
公元64年,罗马城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失火原因是个千古之谜。总之,凯旋门的广场、布匿战争和高卢战争的纪念碑全都被烧毁,宫中不满尼禄的反对派放出流言说是尼禄放火。尼禄肯定不想背这个黑锅,就推给了全罗马公敌——基督徒。基督徒被大量抓捕钉死在十字架上,按后来天主教会的说法,其中就有第一代教宗耶稣门徒圣彼得。可能尼禄也想不到他因此得罪的基督教,成了他千古骂名的来源,而且后来尼禄很快就建了个巨大的“金宫”作为新城,这难免落人口实。
结果也巧了,圣保罗在传教的时候也被罗马抓住了,但毕竟他是罗马公民,所以没有被钉十字架,只是砍了脑袋。
多年后天主教会控制欧洲,就算真实的尼禄像汉文帝一样,他的暴君帽子也摘不掉了。第一代教宗被你杀了(现在梵蒂冈的教堂就叫圣彼得大教堂),火是你放的也被坐实了,甚至还出现了尼禄作诗歌颂罗马焚城并嘲笑救火的人,焚城目的仅仅是为了建造新皇宫等,到最后尼禄就像商纣王一样成了暴君的代名词。
尼禄还十分喜欢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罗马焚城赋”的传说,他很喜欢编剧、作诗、弹竖琴,还动不动参加歌唱或竞技比赛,赞助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大火之后的“金宫”其实也是这么来的。但这一切被史官和教会记载成了尼禄为满足私欲进行的劳民伤财的活动。实际上,尼禄时期算是罗马帝国的文艺高峰期,对帝国也是有益的。
在军事上,公元55年,安息帝国操纵自己的王子进入亚美尼亚当国王。安息很爱干这种事,安东尼时代就干过一次。罗马自然也不能让安息为所欲为,尼禄把日耳曼军团的老大、罗马名将科尔布洛调过去对付安息。
公元58年,科尔布洛见苦劝安息无果,便率罗马军团进攻安息,第二年拿下亚美尼亚,安息王子提里达特斯逃走。罗马恢复亚美尼亚王室,让科尔布洛班师。结果在62年安息王子提里达特斯杀了个回马枪,尼禄的罗马军惨败,只得让科尔布洛重新出战。当科尔布洛在幼发拉底河修建工事时,安息有点怕了,派人来和谈。次年,两方达成和解,同意安息王子当亚美尼亚国王,但国王的加冕人必须是尼禄,所以提里达特斯亲赴罗马,尼禄搞了个大庆典给他加冕。所以尼禄在安息帝国有非常好的声誉,一时间两方维持了难得的和平。
也就在这时,犹太行省总督弗洛鲁斯因横征暴敛引得本就不爽罗马的犹太人再次造反。公元66年,犹太和罗马爆发全面战争,但犹太人无异于螳臂当车,耶路撒冷被攻占,第二圣殿被毁,犹太人又一次四散奔逃,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罗马—犹太全面战争”。剩余的犹太人看着只剩下断壁残垣、曾放着摩西书信的“第二圣殿”(第一圣殿被巴比伦拆了),或许欲哭无泪吧。
尼禄在位期间,不列颠的凯尔特人也发生过暴乱,最后被平定了。拜占庭一带的“博斯普鲁斯王国”被罗马占领,黑海咽喉被扼住。
公元68年,高卢行省总督温代克斯谋反,西班牙行省总督加尔巴也加入进来,尼禄派日耳曼防卫军团的卢福斯闪电战大败温代克斯,叛乱平定。本来加尔巴想畏罪自杀,结果尼禄以为这两人都叛变成功了,就逃到了希腊。元老院贵族一看尼禄跑了,立刻控制朝廷宣布尼禄为人民公敌,尼禄后路被断,决定自杀。
据传尼禄自杀时不敢下手,竟哭了起来,最后还是仆人帮忙杀了他。这一传言不排除被抹黑的嫌疑。总之,元老院在尼禄死后销毁了所有关于他的碑文、塑像等,这就导致尼禄时期的很多历史细节可以被随意加工了。(连载八)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