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顺义千余志愿者“温暖新城”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北京青年报

    ◎李芷琪

    近日,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的网文备受关注,大家司空见惯的外卖盒引发了又一轮争议——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滥用将带来严重的生态危害。指责外卖盒污染环境的人不在少数,“环保”似乎是一个指向含糊但又战无不胜的词汇。但是,这种指责和忧虑是不是就代表我们要减少外卖盒的使用,甚至减少吃外卖的次数呢?常看日剧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日本这个环保大国怎么也一个劲儿用一次性筷子呢?这岂不是很不环保吗?这就涉及了问题的关键——环保到底是什么?是绝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吗?还是更复杂的一种形式:循环利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垃圾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显然成为了生活垃圾范畴里环保的最重要形态。

    从教育到自觉

    瑞典

    北欧,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环境优越,远离纷争的世外桃源,其中如瑞典、丹麦等国更是屡屡在全球宜居之地这样的排名榜中傲视群雄。优美宜人的环境固然离不开“天生的优越”——合适的地理位置,受洋流影响的相对舒适宜居的气候和山川物产的丰富——但在整个世界不可避免地走向污染源数量爆炸化的今天,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实践对于维护这一小块秀美之地的环境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而瑞典的资源循环探索之路也恰恰向我们证明了这一清洁环境的来之不易。

    斯德哥尔摩市垃圾管理协会的规划师尼尔斯·兰德科维斯特说,“其实垃圾回收也可以像购物一样轻松有趣啊。”我们都知道如果要对垃圾进行循环处理,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垃圾分类。而这一步骤又是和千家万户联系在一起,很难监管的。瑞典也经历过这一阶段。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瑞典开始直面垃圾循环的问题,刚开始的几年,没有垃圾分类习惯的大部分家庭还是把垃圾一股脑儿扔到垃圾箱。为此,政府曾设定监督员在垃圾收集中心“站岗”监督,如果抓到未按规定分类的,那您可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面临罚款。但这种惩戒性的做法毕竟不受欢迎,而且治标不治本,所以瑞典政府又开始对小朋友“下手”,在各种基础教育的学校里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好处。小朋友们还没有大人那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左耳进右耳出的习惯,因此会兴致勃勃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有些回家之后还会讲给爸爸妈妈听。下一代养成了好习惯,还能熏陶熏陶上一代,可谓一举多得。

    在瑞典的家庭里,垃圾桶一般会分成四五格,分别盛放有机垃圾、玻璃、金属、纸类等。瑞典的玻璃回收之高效是世界著名的——目前瑞典的玻璃回收再利用率已经超过了95%,在瑞典人心中,玻璃是可以无数次回收利用直到损坏的。同时,他们对有色玻璃无色玻璃也有仔细的区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门指导13岁以下儿童区分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的公益广告了。因此如果你邀请一位瑞典客人来家里做客,进了客厅沉默无言的客人很可能正被从小训练养成的直觉驱使,默默地在心里给你的玻璃窗做一个关于品质和规格的鉴定。在瑞典家庭里,垃圾桶的玻璃回收也是要仔细区分有色和无色玻璃的,千万不可混淆。一些厨房垃圾也必须冲洗干净,确定没有遗留的残物方可投进相应的垃圾桶。

    家里的垃圾桶是垃圾旅行的第一站,第二站就到了社区的垃圾收集站。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社区的垃圾容器分类靠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红黄蓝绿五彩斑斓的颜色仿佛正在释放信号警示着居民集中注意力好好处理手上的垃圾。这里的大纲和细则如果通通写出来,可能一整篇文章都说不完。如果你对怎样处理某类垃圾犹豫不定了要怎么办呢?垃圾处理中心的热线一直为你开放!所以在瑞典,你可能会看见某个“初出茅庐”的垃圾分类者提着几包形态各异的包装袋,站在巨大的垃圾车前面狼狈不堪地打电话。

    除了在亲自给垃圾分类上要付出心血以外,瑞典居民还要自掏腰包包车来运送他们制造的垃圾。因为到垃圾收集站之后,垃圾的旅程还没有结束。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例,对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周会由承包商派出的清运卡车收集一次。至于有害垃圾,则有专车每晚在100个固定点巡回收集。专车的清运费用遵循按量计费的原则,也就是说住户的垃圾产生得少,需要缴的钱就少。一般,一栋别墅每年缴费约合200—220欧元。如果不想出这笔费用,居民也可以自己开车把垃圾送到垃圾收集总站。

    为了激发居民的垃圾回收和分类热情,瑞典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在超市里,喝完的空易拉罐是可以换钱的!怎么个换法呢?只需要将喝完饮料的易拉罐、塑料瓶和玻璃瓶投入超市的自动回收机,机器就会自动吐出收据,消费者就可以按照收条上的数字到收银台兑换现金,每只可回收的易拉罐或玻璃瓶可从商场领取0.5—2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04元人民币)。

    日本

    不学好物理化学

    就不会分垃圾

    日本是个注重细节的国家,大家恐怕早有耳闻。而在垃圾回收、资源循环这种事情上,日本人保存并发扬了其一贯特色,将细致贯彻到几乎疯狂的程度,下面列举一些关于日本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大家可以获得直观的了解:

    垃圾按量收费,许多地区的垃圾袋实行实名制。

    当你喝完一瓶可乐,你需要洗净饮料瓶,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袋中;摘下瓶盖,投入不可燃垃圾。

    每周7天,回收垃圾的种类每天都各不相同,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

    关于垃圾分类,横滨市市政府印刷的共27页的手册上包含了多达518项条款。

    ……

    在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仅仅将垃圾分为可燃烧与不可燃烧两类,这就意味着居民只需要对垃圾进行这两种分类即可。而发展到如今,日本垃圾分类的细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早已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日本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与回收方法。以新居浜市为例,生活垃圾被分为以下八大类别: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装、瓶和罐、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标识的塑料瓶、废纸类、有害垃圾和大型垃圾。针对不同的垃圾也分别有投放方法的详细规定,如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装要装在45升以下透明或半透明的垃圾袋里;瓶和罐以及有PET标识的塑料瓶则要放到指定的网兜内;而大型垃圾则必须申请上门收集等。

    这些规定所使用的名词掌握起来就已经相当不易了,而要对这些种类下的垃圾类型烂熟于心则更是在我们看来难以想象的事情,这些成就都是与日本政府持之以恒的宣传和教育分不开的。初到日本生活的外国人想必对着这些严苛的规定都会犯难吧:为什么当年没有好好学化学!

    软硬兼施搞回收

    美国

    在美国,除了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有健全的垃圾分类体系之外,在资源重复利用上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国家的立法和宣传。美国早在1970年就制订了《资源复原法》,远远早于其他国家垃圾回收循环的萌芽。这一法规为处理固体垃圾制定了重要措施,它提供给示范的拨款就高达4.53亿美元,用来建立资源复原体系、废物循环利用和规划废物的处理系统。197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所有政府机构的办公用纸中再生纸必须占20%,后来又提高到30%。除了联邦的法律和规定以外,各州也制定了自己的条例来规范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和其他法律规范一样,垃圾处理回收的严格程度也是因州而异。

    旧金山,这个在大家心中充满了自由精神和不羁气质的西海岸城市在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这个问题上可谓相当严格。2003年通过《废旧电器回收法》,对很多音像设备的具体处理做出了规范;2009年,旧金山出台了《垃圾强制分类法》,要求居民严格遵守废弃物分类,并且严格禁止居民翻检垃圾箱内的可利用物,否则按盗窃罪处理。这被称为当年全美最严苛的回收制度。目前,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专门制定了废弃物再生法案。

    凡是出色的回收利用表现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宣传普及,美国政府在这一方面也没少花工夫。美国环保局与全国物质循环利用联合会专门开设网点,宣传有关再生物质的知识,并专门设定了每年的11月15日作为“美国回收利用日”。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在回收利用上“孜孜不倦”的教导并非仅仅针对每天早上七点睡眼蒙胧从床上爬起来拎着塑料袋等垃圾车的居民,在其他环节上也针对企业等其他主体,只不过对这些环节,政府就不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直接下罚单罚到你无话可说。

    以家电回收为例,纽约法律规定,厂家每卖出一个新产品,就有责任接受一个同类产品的电子垃圾。而且,电子产品厂家必须在州政府电子垃圾回收的网站上注册,每年还需要提供一次电子垃圾回收情况报告。从2012年1月1日起,50人以上的公司必须将电子垃圾与普通垃圾分类处理,按规定送到指定地点;从2015年1月1日起,禁止个人将电子垃圾与普通垃圾一起处理,禁止电子垃圾像普通垃圾一样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被焚烧处理。如此严苛的回收措施很难不引发电子产品厂家的不满。松下电器、三星等公司曾经联合将纽约市政府告上联邦法庭,称要求厂家回收电子垃圾的规定将使得厂家每年要多花2亿美元,十分不合理,但是此案以厂家败诉而告终。

    德国

    下血本研究

    高科技垃圾处理技术

    说到垃圾回收,就不得不说到这个严谨程度与日本齐名的欧洲国家。在德国,除了有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细致严谨的垃圾分类条款,还不得不说到其世界先进的高科技垃圾处理技术。毕竟,做好垃圾分类只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除了把压力交给制造垃圾的企业和居民,怎样在集中的垃圾处理方式上提高效率也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的失败可能使得千万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垃圾车的主妇的努力通通白费,而这一环节的高效却有可能让资源利用这个课题事半功倍。

    我们都知道,最原始的垃圾处理技术是填埋。但不管是简易填埋还是卫生填埋,垃圾堆积产生的渗滤液与所含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都存在长期潜在的污染威胁,因此必须找到一条不同于填埋的新路。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比填埋好那么一点的处理方式就是垃圾焚烧技术,在有些国家还会和焚烧发电技术联系在一起。毋庸置疑的是,燃烧垃圾进行发电对垃圾中所含有的热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是一种垃圾热利用的有效方式。但是原生垃圾含水率高,成分复杂,直接焚烧需要特别谨慎地对排放烟气和微颗粒物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大部分国家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心满意足的时候,德国人带着他们冲到底的精神继续钻研了下去,发明了一种叫做“机械物理稳定化垃圾处理技术”的处理方式。从2005年起柏林近一半的生活垃圾是通过这种技术进行处理的。

    这个佶屈聱牙的技术名字或许让人觉得缺少亲切感,但是具体介绍起来就会让人对这项技术啧啧称奇。这一新一代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再直接焚烧垃圾,而是通过各种机械、物理和生物化的处理手段来对垃圾进行精细的分拣和再利用,其核心就是要不断分拣有效的资源来加以利用。

    具体来说,这一技术首先要把生活垃圾粉碎,然后通过机械化的流水线,经过磁选、光选、风选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是要区分好坏——一方面分选出有价值的资源物质(如钢铁和有色金属等)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将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提前分离出来,如含有氯元素的聚氯乙烯塑料、电池和重金属等。

    第二步是要分选出沙石玻璃等惰性不可燃物做成建筑材料。最后将剩余的塑料、橡胶、纸、木、纺织物以及有机生物质等高热值组分烘干脱水,制作成性能稳定的“垃圾衍生燃料”。这样分解制造出来的燃料的效率可比直接一股脑投进炉里燃烧得到的燃料效率高得多了,其高热值与褐煤相近,且具有环保特性,被人们称为“绿色煤炭”,可以供电厂或水泥厂等燃煤发电设施与煤炭一起燃烧利用。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几乎能够把普通生活垃圾中90%以上有价值的物质再回收,也实现了垃圾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这样精细的工作流程显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国家肯在环保项目上下血本和德国在垃圾处理科技上的霸气姿态也是分不开的。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