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贾颖慧

    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做儿童的工作,做别的我也不会,我很开心,这也是我的梦想!

    其实还是那三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与范老的见面是在她任校长的位于大兴区的行知学校,一到会议室走廊,范老就已经迎了出来,这是一个精神矍铄、慈善和蔼的老太太! 

    现任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创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席的范老,今年已逾72岁,本该退休的年纪,却依然还在为孩子们奔走,“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做儿童的工作,做别的我也不会,我很开心,这也是我的梦想!” 

    在采访的3个多小时中,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直萦绕在耳边,而范老提到最多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宗旨。就像由她一手创办的行知新公民学校一样,为的是在京务工的打工子弟们。

    创办之初窘况不断

    “从开始创办这个学校非常难,走到今天这一步也非常不容易。”范老说。 

    行知学校创建于2001年,当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很多农民来到城市务工,当他们在城市定居后,其子女也来到城市。随之而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发现很多农民工子女聚集在北京,而他们的教育处境却很困难时,行知学校便应运而生。 

    “原来他们管这叫非法办学,孩子们上课没校舍,1000多个孩子,今天在这儿上几天课,明天又搬到别的地方,真的非常难。”范老回忆起创办学校时的艰辛,依然历历在目。 

    起初学校靠举办者借的2000元钱作为开办费,白手起家,8月6日开学,8月25日就因为没有“办学许可证”而被查封。“后来希望工程的创始人徐永光就来请我出山,来解决学校的资质问题,因为我有特级教师证,有资格申请办学,最后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学校这才合法。” 

    虽然,学校有了办学的资质,但是依然避免不了学校屡次搬迁和因没有费用交不起房租的窘境。 

    据范老介绍,搬迁的原因前两次都是因为学校被查封而被迫更换办学地点,后三次是所在的校址,随着北京市的扩建被拆掉,学校也就由四环到五环到今天的六环。四次封校中,前两次是因为被政府强行封掉;后两次是因为学校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交不起房租,被房东封校,并停水停电。 

    “停水停电,孩子们冻得不行,但是依然点着蜡烛上课。后来由于媒体的曝光和希望工程、首都机场的帮助,终于解决了房租问题。”范老说。

    困难中依然前行

    幸运的是,由于媒体的曝光,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学校得以继续。而在五次搬迁四次封校中,行知学校的师生们不离不弃,始终并肩作战;无论是校长、老师还是学生、包括家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我们一定要把学校办好,我们一定不能被困难击垮,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能有学上。我们也坚信,我们是在承担社会责任,我们是善行善举。” 

    经历了重重风雨的洗礼,学校迎来温暖的春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我们这个学校有1100多名学生,非常正规,参加我们学校的活动,你会发现我们和正规的学校没什么区别,除了硬件设施可能不如别的学校,软件教育一点也不差,孩子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都非常优秀。”范老自豪地说。 

    2004年,行知学校的学生郭少欢被选为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北京站北海段火炬手,同年郭少欢还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少年”,大兴区仅此一名;2005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民办满意学校。2006年,天狮集团为学校捐建了电脑室,并开通校园网;2004、2006、2008年,连续三年参加和平的旗帜——世界儿童呼唤和平绘旗大赛,荣获组织奖;二十余名同学获金奖、近百名同学分获银奖和铜奖;2007年,央视报道了学校事迹,苏宁捐助172万;2007年9月,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100万改善办学环境,学校应捐方要求更名为行知新公民学校。

    孩子们是未来

    “在中国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是儿童,也就是差不多4亿儿童,而按80%的比率算的话,农村的孩子差不多将近3亿,在这3亿多农村的孩子里,有20%的父母是农民工,其中一部分是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随父母进城。这是一个不小的数据,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的总人口。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如果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爱的教育、品德教育都缺失的情况下,孩子们谈何未来?所以对他们来说,教育很重要。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关注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促进会成立了25年,一直在关注这一群体,努力去解决这一群体所遇到的问题。”范老介绍,“其实还是那三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现在,行知学校的举办者由个人变为一个非营利组织——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因此行知新公民学校成为一所真正的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的学校。学校定位为非营利、平民化、高质量,行知学校走了一条不同于公立学校也不同于私立学校的第三条道路。 

    而在学校的精心培养和社会关注下,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升学的问题更不用担心。“除了一部分学生转回原籍读中学以外,大部分会选择就近入学,比如说附近的固安二中、三中,涿州的静雅中学都愿意接收我们的学生,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孩子们文化成绩非常优秀,还有就是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特别注重养成教育,我们学校的捐助很多,受到各界的关注,因此我们希望孩子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后有能力一定要回馈社会。”行知学校执行校长沈桂香插话道。  

    文/贾颖慧

    人物简介

    范崇嬿

    现任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创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席之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走上领导岗位,曾任沈阳市妇联副主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等职;九十年代分别担任国家文化部少年儿童文化司、社会文化司司长兼任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1998年起担任文化部所属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专家委员。2013年至今,现任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创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席之职。 

    她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和倡导的“蒲公英落地无声,落地生根”的务实精神,已成为广大少儿工作者的座右铭。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