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鲜明获赞,新疆电影《小马鞭》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王金跃

昨天,电影《小马鞭》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片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生产,研讨会是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产电影评论”内容之一。

该片将镜头聚焦新疆阿勒泰地区推行的“马术进校园”和“滑雪进校园”活动,通过讲述哈萨克族小男孩昂萨尔、小女孩小美丽以及名叫“飞来克”的骏马相互鼓励、共同成长的经历,阐释了关于梦想、勇敢和爱的主题。

导演夏普卡提·木拉提说,《小马鞭》是一部关于追梦和圆梦的影片。“我们的初衷是想给全国的少年儿童创作一部充满温情写意的带有浪漫童话色彩的影片。在文化润疆的大时代背景下,艺术化地呈现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美好图景。‘小马鞭’在影片中是一个独特的道具,它在不同人手里流转,意味着爱的传递和传承,而我们要成为世界的光,照亮每一个人。”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电影的题材、主题、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该片风格清新自然,但最主要的是在创作上回归到儿童片的本色中来,“以往不少讲述儿童成长的影片都是突出苦难,观众看多了不太能接受,而这部影片通过孩子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人,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更加容易让观众共情和产生代入感。”

专家们认为,该片充分体现了新疆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蕴含梦想、勇敢、温暖、团结、友爱等多种主题元素,充满童真趣味性,较好地宣传了新疆人民安定团结的幸福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王金跃

流程编辑:U016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