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队驻扎一年后,昌平这些回迁村民等到“大红本”
最近,昌平区鲁疃、北七家、岭上等村的几千户回迁村民,陆续拿到了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一个“大红本”,大家伙儿等待了8年。
攻坚队现场走访调查
“大红本”办理为何几经波折?回溯源头,2011年,未来科学城东区鲁疃、北七家、岭上等村完成整体拆迁,2014年实现回迁安置。当初,为快速推进安置房建设和村民回迁,一些审批环节开通了绿色通道,导致后续办理大产权证时需补办相关手续。“大证”没办完,村民的“小证”也就难办了。
为了解决这个萦绕在村民心头多年的难题,2022年3月,昌平区把解决安置房“未办证”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和工作中的“硬骨头”。作为安置房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未来科学城集团也成立起一支房产证办理攻坚队,队员们各有分工,一手推进“大证”办理,一手收集村民相关材料为办理“小证”做准备。
攻坚队收集申请材料
毛爽是负责推进“大证”办理的队员。“历时8年,再进行数据整理、现场测绘、部分整改等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毛爽说,认真梳理后,队员们将施工许可证、规划验收、竣工备案等10个重要节点具体化为93个环节,并形成各村不同的手续办理工作流程导图,挂图作战、倒排工期。
办“小证”的队员也没闲着,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在几个回迁村的村委会驻扎下来,设立“房产证登记业务办理点”,收集办证相关材料。
别看只是收集材料,困难也不少。时隔8年,有的房主已经过世,要办房产证,就得子女们在房产分配上达成一致,一旦有了分歧,攻坚队队员就得化身“调解员”。“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户,老人过世了,家里五个子女,情况比较复杂。我先是各家调解,而后又帮他们写诉状,到法院办手续,整整忙活了快三个月。”队员吕建华告诉记者。
一批房产证成功办理
驻扎村委会以来,吕建华与队员们周一到周五要整理材料、跑法院办手续,周末则要接待村民、收集申请材料,几乎没怎么休息过。有的村民年事已高,为了让大家少跑腿,队员们就主动上门服务。“多亏了他们,我才终于拿到了房产证,真的挺感谢的。”回迁村民杨红梅说。
记者获悉,在昌平区各有关部门以及未来科学城集团推动下,截至目前,共计解决71万平方米安置房房产证办理问题,发放不动产权证书2399套。随着堵点打通、办理路径成熟,后续办证工作将进一步提速。
图片来源:未来科学城集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语涵
流程编辑:u02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