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绘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推动城市副中心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年。通州区统计局队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立足“基础强化、稳步提升、全面深化”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在全面实现高质量党建与统计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聚焦实现统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目标,深入推进“树立三种作风、培养四种品格、做到五个加强、提升六种能力”总要求,充分发挥“数据监测、自主调查、服务调研”三大统计服务平台优势,全力在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更多更好的统计智慧、统计方案和统计力量。
创新“三有”模式,打造“系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靶向施策定格局,让党建“有力量”。局队坚持党性修养教育制度,以重温入党誓词、设立“党员先锋岗”为抓手,增强党员干部对自身是党员、是党的干部身份认同,铸牢忠诚的思想基础;坚持政治修养教育制度,持续强化政治机关共识,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统计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议题修养教育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最新指示要求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最重要的“第一议题”,自觉抓实抓细抓长抓好。通过“三项制度”铸魂,实现副中心统计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头雁引领强担当,让党建“有思想”。局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和统计论坛相融合,以统计大讲堂为平台,推出“我上一堂统计课”模式,开展6期“青年讲坛”活动,让普通干部实现从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的讲课者转变,全面提升统计队伍综合素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促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树牢大局意识,提高主动思维、主动担当意识,提升协调调研深度,加强工作积极性,积极开展发展成果宣传,充分发挥统计工作话语权,着力弘扬为经济把脉、为发展服务的正能量。
双融双促强服务,让党建“有温情”。数据是统计的生命,局队在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形势下,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为核心,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统计调查工作深度融合、贯穿始终,不断提升统计调查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最精确的数据支撑。一方面,创新性推出《通州局队“统计下基层 服务副中心”机关科室与街乡统计所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班子成员、科室、定向联络人”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定期常规指导、年度重点工作指导、青年干部轮岗指导三种形式,切实加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服务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对基层重点龙头企业的调研,在掌握精准数据的同时,创新通州统计“基层联动日记”制度,利用调研走访收集整理典型企业经营困难、需求等信息,擦亮“民意调查”金名片,围绕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百姓难点问题开展深度调查,助力服务民生。
锻造“三求”精神,开创“规范化”数据质量新局面
坚持“求真”的态度,全过程防惩统计造假行为。局队高效发挥统计巡查协作机制的联动作用,结合七届区委第四轮巡察工作安排,对4个街道开展统计巡查工作。严格执行“双随机”抽查制度,统筹发挥统计执法检查体系效能,全年计划开展执法检查600家以上,实现多行业、多表种的检查全覆盖,有力维护城市副中心清朗的统计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求精”的理念,全方位深化统计基层基础。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局队规范完善基层统计所4个工作台账:针对辖区单位设立名录库和调研走访2个台账,准确掌握辖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第一手资讯;针对村、社区统计站设立报表考核工作和培训指导2个台账,真实反映村、社区统计站工作实际。制定“统计下基层 服务副中心”机关科室与街乡统计所联动工作机制,大兴调研之风,创优统计服务,包片领导带领业务科室每周至少一次深入街镇统计所指导统计调查工作,走访所联系街镇的相关企业,同时,有针对性开展制度建设、台账管理和业务报表3类培训指导,全年开展年定报、业务培训40场次,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坚持“求新”的精神,全链条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局队认真执行《北京市统计质量全过程管理办法》,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通州区统计质量全过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数据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明确业务科室工作职责,研究制定《通州区统计局队数据质量考核考评细则》,加强制度建设、工作考核、业务培训、数据评估和质量督查,全面规范各环节数据质量工作管理要求,严格落实数据审核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对各专业数据质量集中月审的力度,按季度开展汇总分析和质量通报,时时把牢数据质量前置关。
提升统计“三性”,展现“精细化”统计服务新气象
以“融”为要,提升数据全面性。局队不断创新统计思维和数据收集方法,有机融合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和通州各大商圈等社会大数据,有效提升统计信息数据采集范围和内容上的完整性,为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统计支撑和保障。与统计联动部门建立涉企政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主要数据等信息共享机制,科学核算产业经济指标,及时掌握消费品市场变化、副中心产业引入落地等情况,全面分析各类统计数据,提升统计工作系统性。
以“深”为尺,提升分析精准性。局队扎实推进“五经普”各项工作,摸清经济底数,进一步规范全区企业行业分类。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聚焦制造业、建筑业等8大重点行业门类,建立200家重点企业“白名单”,做好调研分析,靠前预测经济发展运行趋势。开展通州区金融产业集群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等18项调研和6次企业重点调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监测等10项监测;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营商环境调查等8项调查,充分发挥统计“晴雨表”作用,为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提供精准统计服务。
以“快”为先,提升反应及时性。局队持续关注重点领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针对目标压力较大的建安投资、工业产值、房地产面积、文化体育娱乐业收入等指标,加大短信息的报送力度,方便市区领导更加直观、更为迅速地了解重点指标变动对副中心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调度经济的效率。建立深度调研服务制度,将统计服务触角向企业管理层延伸,力求掌握更多的企业发展第一手资料,找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和活力。
(通州区统计局发布)(陈施君 通讯员 薛颖 郭浩正)(鲍丽萍)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