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两条地铁新段年内开通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北京日报

记者昨天从市重大项目办获悉,《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已经发布。按照计划,北京年底将开通17号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16号线剩余段(榆树庄-宛平城)2条地铁线(段),共30.2公里。届时,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837公里。

北京地铁17号线是一条城市东部贯穿中心城区的南北快线。其中,北段从未来科技城北区到工人体育场,长约26.3公里,设车站10座,跨越昌平、朝阳两区,串联了太阳宫、望京西等居住区。北段建成通车后,将极大便利东部居民出行,同时增强未来科学城区域和回天地区轨道交通服务能力。

随着榆树庄站至宛平城站约3.9公里剩余段的开通,以及二里沟、苏州街两座车站的建成投用,到今年年底,地铁16号线也将实现全线贯通。届时,从北安河站到宛平城站仅需约85分钟,高新技术集聚区、中关村西区、丽泽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等重要城市功能区也将串联起来,推动和促进南北城区融合发展。

除了16号线剩余段和17号线北段,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平谷线、28号线、新机场线北延、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6号线南延等线路全部在建中。这些线路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完善北京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中心城交通压力,同时加强轨道交通对城市副中心、京冀两地的衔接、覆盖,提高整体线网运行效率。

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对于群众呼声较高的地铁“尾工”,在今年的轨道交通计划中也都有涉及。今年,16号线二里沟站和苏州街站、11号线西段模式口站等3座车站及8号线三期前门站I口、11号线西段北辛安站B2口和B3口等3个出入口将开通投用。

马上就访

平谷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管庄站项目施工现场。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北京在建地铁线(段)中,包括北京市首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轨道交通线路——平谷线。记者昨天探访平谷线管庄站了解到,该站将于今年9月主体结构封顶。目前平谷线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线14个标段实现实质性开工。截至2023年2月底,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完成22.5%。

平谷线西起朝阳区东大桥,东至平谷新城,途经朝阳区、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平谷区等地,串联了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线路全长约81.2公里,共设2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共12座。

管庄站就是其中一座换乘站,建成后将实现与八通线换乘。记者昨天在项目施工现场看到,上百名工人正在地下约30米的明挖区间里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土方开挖已完工,我们正在进行底板施工等结构作业。”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号线08标项目经理尹伟介绍,3月底盾构机将进场作业,6月实现盾构始发。为了配合“大站快车”设计,项目全线使用了直径8米的盾构机,这在北京地铁建设中还是首次。预计到9月,管庄站将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眼下,平谷线各站进入全面建设。“全线20个土建标段的施工招标已完成,14个标段实现实质性开工,其中北京段12个,河北段2个。”京投轨道所属快轨公司安全生产一部部长姜瑞军透露,到2023年底,车站主体结构计划完成38%、区间结构完成15%。

平谷线将极大便利居住在燕郊、工作在北京市内的上班族跨省通勤。整条线路既包括地下站,也建设高架站。今后,地面及高架段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地下段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

“列车采用市域D型车8辆编组,定员为1814人/列,最大运输能力可达5.44万人次/小时。以后快慢车混跑、灵活运营,副中心办公区、燕郊、平谷至东大桥最短时间分别为23分钟、32分钟及55分钟,大幅提高东部地区出行效率。”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一处主任科员杨承杉介绍,预计到2028年,平谷线全日客流量可达56.2万人次/日,其中承担的燕郊地区进城客流为8.2万人次/日,占全部燕郊进城总量的43%,将有效缓解跨界通勤压力。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