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最好干事业 致力公益惠民生 八宝山殡仪馆温情服务实招频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八宝山殡仪馆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和“担当、实干、创新、超越”的工作情怀,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民生关切,锚定公益惠民生总目标,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不断推进殡仪馆规范建设,探索殡葬服务改革之路,做实做细便民惠民服务。
八宝山殡仪馆职工进行宣誓
八宝殡仪馆职工为市民介绍殡仪服务
殡仪服务团队
“亲情祭祀 水溶祭情”追思活动
借势借力
坚持公益属性不动摇、不缺位
我馆全面践行“公益为民、殡仪惠民、宣传便民”理念,全力打通“殡仪服务最后一公里”,拓宽惠民服务的广度、挖掘惠民服务的深度、加强惠民服务的力度、转化惠民服务的角度。一是将原有惠民便民服务举措整合优化为63项。二是降低丧葬用品售价,下调49种市民选择较多的鲜花、绢花制品和小丧葬用品的销售价。三是增加低价丧葬用品种类,在现有鲜花制品最低价的基础上,推出四档价格更低且物美价廉的鲜花制品,确保丧葬用品降价不降质。四是优化丧葬用品供给方式,一方面,增加鲜花制品租赁服务,倡导“以租代售”销售模式,在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同时降低市民的丧葬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加强对小丧葬用品收费项目和内容的优化,践行“精简实用”的服务理念。五是利用馆内现有场所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便民措施,新建室外休息大棚,且在冬季寒冷时刻加装室外供暖设备,为治丧群众提供舒适休息区域。六是多次开展公众开放日和殡仪宣传“五进”活动,制定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宣传殡葬政策、移风易俗理念和我馆的服务实践、惠民举措。
用心用情
坚持规范服务不停步、不松动
巩固拓展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厚植为民情怀、提升职业素养”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查摆薄弱问题、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治丧体验等工作,着力培养殡葬职工接待服务能力,增强治丧群众体验感与满意度,全面完善殡仪服务环节,实现“让两个世界都满意”的工作目标。一是科学制定服务规章制度,抓好日常服务的贯彻落实和监督管理,形成工作机制。二是不断探索告别服务新模式,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我馆以兰厅和东礼堂为试点,对两个厅的布景陈设和服务流程进行了提质升级,有机融入老北京特色装饰及新媒体设备,新增好友共祭和亲属家祭两个仪式环节,切实增强治丧家属的互动体验感。三是深入挖掘殡仪服务创新发展,由被动式等待服务,转变为积极式主动出击,努力打造管家式贴心服务,提供“全程陪同洽谈+24小时咨询协调”的白事管家。四是努力提升职工服务能力,从礼仪形态、语言话术、心理素质、专业技术等多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并定期组织“金牌主持大赛”,塑造骨干人才梯队,积极参加全国民政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训,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五是着力夯实品牌建设影响力,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固化殡仪服务及科技创新服务特色,努力实现标准化建设与单位发展深度融合,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担责担险
坚持行业自律不懈怠、不触底
八宝山殡仪馆高度重视满意度与行风建设工作,为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并与全体职工签订年度行风承诺书,且聘请多名行风监督员,对我馆提出宝贵建议。日常服务中,遗体接运、告别及结算缴费等重点环节均设立满意度调查问卷(表),馆业务科或相关部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定期电话回访工作,全面织牢群众利益的守护网。一是持续开展收费价格专项行动的自查工作,认真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公布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文件依据、举报电话等内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座谈会,邀请国家部委、社会知名人士、主流媒体、殡葬同仁等不同群体,共同建言献策,助力殡仪服务良性发展。三是严格按照“事前预约、事中核对、事后确认”“自愿选择、确保质量、彰显公益”“服务项目由少到多、服务价格由低到高、服务收费准确无误”“提供多种选择、先服务后结算”“不强迫、不诱导、不左右、不违规”等原则提供和开展殡仪服务,充分尊重和保障治丧家属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四是印发《业务合作单位管理规定》,将上述工作要求作为合作单位所需履行的义务固定下来,在严格管理、提升服务和共同践行殡仪馆公益属性三个方面实现同频共振。五是借鉴12345接诉即办工作模式,逐步建立满意度监管机制,开展单位内部定期电话回访,第三方机构电话抽访及到馆暗访等多种监督形式,确保一支牢不可破的清廉队伍。
下一步,八宝山殡仪馆将继续弘扬“崇德、爱民、专业、奉献”的民政职业精神,厚植为民情怀、提升职业素养,全面打造“不一般的服务理念、不一般的服务水准、不一般的服务体验、不一般的服务评价”服务品牌。全力建设新时代群众满意的“八宝山民政服务窗口”,把“冰冷”的事情变得“温暖”,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