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开展交流合作
本报记者 童沛 吴娜
近日,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应中国日本友好协会邀请到访北京,作为在日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对华友好组织,这是它三年来首次来访。代表团团长、日中友好协会代理事长扬原安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日中友好交流终于开始恢复!他同时指出,当前日中国民相互之间的理解存在不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以更加积极、面向未来的姿态开展交流与合作。
中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是日本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日中友好交流终于开始恢复!”在三天紧锣密鼓的访问行程行将结束见到记者时,扬原这样表达他此次来华的感受。在北京,扬原一行见到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一众老朋友,并到《人民中国》杂志社、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等地走访,中方的热情迎接让他们倍感亲切。
参观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时,扬原一行听取了平台运营方对示范区的详细介绍。他对记者表示,示范区的环境设施和对入驻企业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的优惠措施等,表明北京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他也期待示范区帮助两国企业取得合作成果,未来日中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以向更大的空间与领域拓展。
扬原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日中交流活动大多停滞,日中友好协会的成员有种有劲无处使的感觉。这次来到中国,他们与中方同事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交流,为尽快恢复和促进两国民间交流出谋划策。“此前疫情虽然给日中交流按下了暂停键,但也成为大家停下来思考的契机。”
扬原认为,中国共产党召开二十大之后,中国将继续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这对日本来说是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作为邻国的日本应该理解和支持,这不仅于两国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也有莫大帮助。即使双方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和目标,但只要对双方有利,就应该继续保持合作。日中双方有必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交流与合作。”
困难时期才是必须努力时期
早在三十年前,风华正茂的扬原就曾作为日本公益组织日本青年会议所的成员开展对外交流,并多次参与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交流互动,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之后,他加入日中友好协会,长期从事中日友好交流事业至今。
当前,受疫情阻隔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中日两国国民感情处于比较低迷的阶段。在近期日本驻华大使馆举办的一场交流活动上,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对中日关系的现状表达了担忧。
对此,扬原表示,比起关系好的时候,“这种时候才是从事两国友好交流事业的人需要努力的时期”。他认为,现在中日国民间缺乏相互理解,因此促进双方的接触和交流尤为重要。
让友好的火种代代相传
在扬原看来,历史问题是长期影响日本与中韩国民间感情的重要因素,作为日本国民尤其不应忘记惨痛的历史教训。他认为,二战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如果今后继续因为历史问题争吵,那么彼此的关系就始终得不到改善。“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日中能够放下历史恩怨,真正实现和解,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友好关系。”
据扬原介绍,现在日中友好协会的成员普遍年龄较大,这不免让人产生危机感。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中日友好事业中来,让友好的火种代代相传。
在扬原眼里,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更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他们不太容易被长辈或者报纸电视的内容所影响,即便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也要亲自验证一番。他认为善于独立思考的年轻人将从前辈手中接过改善中日关系的重担,他们将是两国的未来。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