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供保 见证城市出行跃迁
劳动者是串联城市运行的齿轮。劳动者的脚步是丈量城市道路的触角,劳动者的双手是维护城市秩序的围栏。劳动者甘于埋头于城市运维和民生保障,就能创造更多祥和与繁荣。北京的高质量发展答卷里,镌刻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奋斗风采。穿行于夜幕中的滴滴网约车,停放于街头巷尾的青桔单车,行走于灯红酒绿中的滴滴代驾,承载着生活物资的货车,这些平凡生活的背后,是炙热而无畏的拼劲闯劲,也是平静且珍贵的万家灯火。
出行行业的劳动者成就了人间“烟火气”,也见证了北京的发展。当下的北京,“四个中心”“四个服务”的巨大能量进一步释放,交通发展纲要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首都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滴滴出行的劳动者见证了道路交通高速发展,也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网约车司机 高鹏
安全是行车红线
高鹏是滴滴网约车的夜班司机,在其他人开始一天的生活时,高鹏才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原本从事旅游行业的他为了生计进入网约车行业,在城市中游走让他看到各式各样为了生活忙碌的人。
在这座沉寂在夜色中的城市,高鹏看见了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人。高鹏住在郊区,因此在接单时经常可以看到,趁着夜色回家的乘客随口说两句家长里短,加班的企业员工上车后昏昏欲睡,从机场归来的旅客急迫地想见到家人……
夜晚总是会将人们旅途中的急迫情绪放大,但是对于高鹏来说,乘客的急迫心情和行车安全是必须要平衡的难题。高鹏接到过一个从大兴国际机场到石景山的订单。乘客始终坚持要求高鹏将车速从时速100提到时速120。出于行车安全考虑,高鹏冒着被投诉的风险,全程委婉拒绝了乘客的要求,并在导航预估时间前到达了目的地。
这样的情况对于高鹏来说并不少见,但是将乘客安全送达对于高鹏来说既是职业道德,又是职业价值的来源。“滴滴会定期组织我们进行安全培训,比如每个月都有关于疲劳驾驶、安全行驶等的答题,这也督促我们不要触碰法律的红线。”高鹏说。
值得一提的是,高鹏可以从开滴滴网约车的日子里大概看到时代的发展。几年内,高鹏见证了网约车逐渐走向规范。高鹏说,包括滴滴在内的网约车行业的准入门槛已经明显提高了,“现在要求网约车司机必须是双证。”行业走向规范后,乘客的安全感也随之上升了。“我们不会和乘客主动搭话,如果乘客喜欢聊天,我们也尽量不触碰敏感话题。所以现在很多乘客深夜打车会谨慎小心,但不会像从前那样戒备了。”
高鹏还见证了灵活就业的发展。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不完全测算,一些主要互联网平台2021年为中国净创造就业岗位约2.4亿个,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灵活就业发展在滴滴更为明显。截至2022年底,滴滴累计服务我国6400多万名司机师傅,其中有3200多万是网约车司机。他们中不乏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女性司机、可敬又可爱的退役军人、处于就业过渡期的“白领”等。同时,滴滴也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滴滴围绕订单与收入、培训与成长、关怀与公益、党建与工会等搭建了就业服务与保障权益机制,创新试点司机专属商业养老、医疗及意外保障计划,满足司机差异化的保障需求。
高鹏说,以网约车为代表的灵活就业解决了很多人的工作问题,其中就包括他自己,“这是一个多劳多得的工作。”
单车运维 张光焰
成为路面“化妆师”
张光焰做共享单车运维已经近三年,负责西城天南片区广内街道和牛街街道的日常清淤和找车工作。他的工作如同一位街面的化妆师,整理起混乱摆放的单车,让街面重新“容光焕发”。
早上八点,通勤的人流涌进又涌出地铁,也将大批的共享单车送向地铁口和办公大楼边。通勤的人们急匆匆地停放或扫开单车,一些人在停车位以外合不上锁,一些人想找到一辆可以立即骑走的单车。
这是滴滴青桔单车运维张光焰每天都会面对的场景。每天早上,他都要将路边随意停放的青桔单车拉送到共享单车专门的停车位,将聚集的单车拉送到车辆不足的点位,将出了故障的坏车送回坏车点维修。
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共享单车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发展。同时,随着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共享单车的骑行量逐年增长。据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9.6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66%。而这背后是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单车停放和维护的难题。因此,以清淤和调度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单车运维就成为了行业内普遍增设的岗位。
而对于张光焰来说,这份新就业岗位除了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也让他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保障市民出行便利,维护城市道路秩序,在服务城市的过程中愉悦自己。
张光焰对于工作意义的感受往往来自于外界对他工作成果的反馈。张光焰经常看到,在他的清淤和调度后,通勤人群可以快速在地铁口找到可用的单车,避免了在找车上浪费时间,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除此之外,每逢牛街街道举办活动,张光焰都会协助交警清理调度街面的青桔单车,为车辆通行规划出充足的空间。每次看到交警和周边商户开心满意的表情,他的内心都会被成就感填满。
医院附近的清淤工作也是如此。张光焰发现,医院门口停放的共享单车繁多,经常占据私家车的停车空间,这也导致医院附近单车和私家车停放混乱,出入不便。张光焰时常可以看到私家车无处停放。他能做的,只有将医院附近的青桔单车清理干净,维持街面的秩序,让单车和私家车都有位置停放。“单车清理干净以后,看病的人也可以安心看病,保安也高兴,没有争执就很好。”张光焰感慨道。
在青桔单车搭载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无桩停放技术的辅助下,张光焰可以及时发现并维护路面单车的秩序,这也让他在日常工作中更细致地关注交通秩序和首都环境。这是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也是劳动带给他的乐趣。“这也是为了让首都环境更美好,让大家住得更舒适。”张光焰说。
代驾司机 胡彦平
安全送达是职业道德
年过五十的胡彦平已经做了八年的代驾,是行业里少见的女性代驾司机。常年游走在午夜的北京,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在黑夜中谋生,胡彦平将安全作为职业生涯中最坚实的准绳。
夜幕降临后,在北京的荟聚购物中心、工体、三里屯、红枫广场等地,经常可以看到穿着反光马甲、推着电动车的人三三两两等在饭店餐馆门口,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代驾。“我们会到这些地方等订单,谈生意喝酒的人、工作加班的人、感觉开车不安全的人都会叫代驾。”滴滴代驾司机胡彦平说。
胡彦平是一个热心的东北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她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她在等订单的过程中看到危险或者不合理的事情,都会上前帮一帮忙。做滴滴代驾的八年里,她帮助过醉酒女孩,也帮过受伤的路人。
当然,对于胡彦平来说,将乘客安全送达才是职业价值的来源。她接过一个印象深刻的订单。彼时的顾客是一位醉酒的中年人,车开到小区门口时,乘客非让她下车,要自己开进去。胡彦平始终坚持:“兄弟您今天喝得太尽兴了,真不适合开车,我肯定得把车给您停到车位,看着您上楼再走。”乘客不领情,但胡彦平还是一路挨着骂把车开进车位。停好车后,胡彦平一直看着乘客进了电梯,才转身离开。当乘客发现胡彦平只是想确保他安全到达后,转身出电梯感谢她:“原来您是履行您的职业责任。”
胡彦平对于这份职业的幸福感也来自于滴滴内部良好的氛围。刚开始做代驾的时候,胡彦平还不能将培训中的理论熟练地用于实际操作,在跑单过程中误触屏幕提前到达也时有发生。一起跑代驾的老师傅们经常告诉她,如果遇到不熟悉、不明白的操作可以在群中询问,随时都会有人帮助她。不仅如此,有时胡彦平接单的时间很晚、地点很偏,大家都会在群中询问她的位置、是否安全。现在成了队长的胡彦平依然保留这个习惯,只不过这次她变成了提供帮助的人。
几个月前,胡彦平接到一个去往延庆某活动现场的代驾订单。虽然当时时间已晚,地点又在偏远的山区,但是下单的是四位年轻女性,胡彦平觉得她一定要接下这个订单:“只有我这个女代驾接单才是最安全的。”但是,代驾后的返程就成了问题。所幸,胡彦平拦到了好心人的车,送了她60公里。而剩下的路程,她偶遇了一位滴滴网约车司机。师傅仗义相助,免费将她安全送到了家。
对于这份工作,胡彦平一直抱着满腔的热情,这其中并不只是成就感和职业价值,还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满足:“我只要出去工作、接单,就特别高兴。”胡彦平感慨。
货运司机 刘江东
跑出物资供应保障
刘江东是滴滴货运合作商星耀服务的一名司机,自从参加滴滴货运以来每日凌晨5点关闭闹钟,开始一天的忙碌,这双手能给三个孩子温暖的拥抱,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依靠。
作为一名滴滴货运的司机,刘江东的一天是从凌晨5点开始的。关掉闹钟后,刘江东从北京周边的村里赶到王四营附近,那里是有最新鲜的海鲜和鲜花的批发市场。北京城里的商家早早在滴滴货运平台下了货单,抢到单的刘江东需要将上百斤的货品及时送达。
刘江东目前比较满意这份货运的工作。对于他来说,滴滴货运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也可以获得不菲的酬劳。现在,刘江东自己在北京赚钱支撑家里的生活,一个月能赚万余元,除去日常开支和房贷外,都给家里。不仅如此,刘江东之前欠了20万,这几年也陆陆续续还完了,还存下了几万块的活动资金。
刘江东不只为了自己的生活打拼,也为北京的运转添砖加瓦。疫情期间,正是像刘江东这样的货运司机们撑起了日常物资的供应保障。2022年3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统筹做好道路货运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严密防范疫情通过道路运输环节传播扩散的同时,全力做好应对疫情医疗防控物资、鲜活农产品、重点生产生活物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种子等)、能源物资、邮政快递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江东在疫情期间几乎为物资运输保障拼了命。遇到临时封闭管理时,蔬菜、水果、日用品总是需要及时补货,来应对市民的日常需求。刘江东也总是起得更早一点,加班加点地将物资运送到各大超市和社区。“送货的时候才能发现,虽然商家很担心断货,但其实供不应求的情况不多。”刘江东说。而城市供应能力的功勋章上,或许就有“刘江东们”的一半。
除了特殊时期外,刘江东的日常工作也充斥着温情。在送货、卸车的过程中给客户带去温馨的感觉已经稀松平常,助人为乐也已经是刘江东工作中的常态。有时刘江东在送单的过程中遇到需要用车的老人,都会帮忙接送一下。“我觉得算不上成就感,都是很平常的事,就当是义务劳动了。”刘江东说。
对于未来,刘江东也抱着乐观的心态:“货运的工作确实很累。但是生活嘛,努力就好。”如果说刘江东有什么遗憾的话,大概就是少了对孩子的陪伴:“这双手能给三个孩子温暖的拥抱,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依靠,能搬得动上百斤的货物,可却从未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点过蜡烛。”文/李濛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