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连通百姓
本报记者 代丽丽 实习生 金瑶
“我的工作可以简单概括为‘综’于一窗‘百事通’,如果往细了算,可能要达到‘千事通’了。让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只跑一次路,就能把事办成。”
在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厅,陈海啸佩戴着鲜红的党徽,微笑着将印有服务咨询电话和邮箱的“便民信封”递给办事群众,“有事儿随时找我。”
综合窗口办事员是北京政务服务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职业,陈海啸是经开区第一批综窗办事员。
这个职业新就新在“综合”二字。市场准入准营、建筑施工许可、市政设施接入、人才引进……经开区25个区级事项部门进驻到政务服务大厅,1200余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综窗办事员要为办事人提供咨询、引导、受理和出件服务。
从过去的“各自摆摊”到如今的“一窗通办”,群众方便了,办事不用辗转奔波,不用重复排队。但对于坐在窗口的陈海啸来说,这意味着,成百上千项业务的办理,他全得“门儿清”!
面对陌生而海量的政策知识,陈海啸凭着一股拼劲儿“啃”了下来。几个月的培训,高频事项分类、查找、处理,他全部拿下,正式走上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的岗位。
一天,两个办事人抱着申请材料和大开本的工程蓝图来到窗口,专门找陈海啸办理建筑外立面工程的验收许可。在过去,办事人得到建设、土地、环保等多个部门跑上一圈才能审批成功。而现在,陈海啸一个窗口全解决。
工程立项书、建筑图纸、施工许可证、验收申请书……厚厚一摞材料,每一份都要检查核对,很快,陈海啸就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材料齐了,但这儿缺一个签章。”这个工程陈海啸已经受理了半年左右,负责对接的办事人都换了好几拨儿,工程每一步进展,他甚至比办事人还熟悉,能帮对方快速发现和协助解决问题。
类似的复杂业务,陈海啸每天要处理10至15件。
后来,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在亦企服务港创新设立政务服务站。陈海啸作为首位政务服务专员,走进了产业园区。
起初,大家不了解,来的人不多。炎炎夏日,陈海啸一家一家去宣传。他踏遍了几十个园区,走访了154家企业,收集需求近百条。被大家了解和认可后,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站点相继落成,实实在在的综合服务送到了企业和群众身边。
在第三届“北京榜样·政务服务之星”评选中,陈海啸凭借过硬的政务服务本领和好口碑,光荣上榜。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