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食品加码社区商业
解读商业模式
在核心商圈租金上涨、店铺利润增速放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另一个领域——社区商业。业内人士介绍,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商业早已成为居民综合消费的载体,在北京,有数据显示,人均商业面积仅为0.7平方米,北京社区商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北京社区商业潜力正逐渐被老牌食品品牌商家发掘。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北京传统品牌义利正在加紧布局北京社区,据一轻食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义利连锁公司总经理马春英透露,未来三年,义利有望在京城布局300家连锁店,全面覆盖北京郊区县。目前,义利已在京开设了45家直营店。
据了解,在当下一类商圈的租金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社区商业。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商业约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60%,人均商业面积达1.5-1.8平方米。早在多年前的上海,消费者每花掉3元,就有1元给了社区商业;北京人均商业面积仅为0.7平方米,社区商业市场潜力巨大。
正是着眼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布局社区零售。该公司总经理冯豪义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除已有的超市店中店外,大红门下半年将集中开拓社区店渠道,启动“社区服务圈”建设。
据了解,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北京二商旗下集生猪屠宰、冷鲜肉加工、熟肉制品生产、冷冻冷藏、物流配送和连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国有肉类联合加工企业。
“接下来会集中将社区店这个事情做起来,预计在通州和朝阳开5家社区店。”冯豪义表示,在社区店的运营模式推广成功后会加速开店,但现阶段还是要“把握节奏”。据冯豪义介绍,大红门已经在超市开设了48家店中店,社区店之前探索性地开设了七八家。“社区店的价格会比超市店便宜5%-8%,品类上也更齐全,促销力度更大。”
事实上,在连锁店发展的带动下,逐步增加产品类别和企业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场规模,这是老字号激发活力的常规路径。业内人士分析,食品进入商超,一般情况下需要进场费、条码费、活动费、新品费等多种费用,加起来动辄数十万元,与之相比,社区连锁店的优势不言而喻。
据了解,北京老食品品牌成功布局社区早已有成功先例。北京稻香村1984年复业后,除了不放弃商超市场还开启了直营店模式,2003年9月,京城老字号稻香村的第一家社区店在北京著名的海运仓危改小区正式开业,至今已有百余家店,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
不过,有业内专家表示,布局社区连锁优势明显,但同时对品牌的要求也更高,单独开店需要更全面的产品线和供应链支撑。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孙麒翔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