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狠角色”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当外界把目光聚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规划”何时出台时,一批分领域的京津冀各类协调小组已经悄然先行先试。这些由国家各部委牵头的协调小组,正力图通过一系列改革,聚集京津冀三地的合力,让三地的各种要素更自由地流动。

  

  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  规格高  动作快

  去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率先成立。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最迫切需要联合进行的工作之一,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被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因此,这方面的协作小组率先成立,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另一方面,相比其他领域的区域工作小组、联席会议等,大气治污协作小组的规格之高却出乎业界想象,六省市、七部委相关高层领导的加入,让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治理快速地踏平了不少长期存在的障碍,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中第一个“狠角色”。

  规格高:国字号领导牵头

  相比其他领域协作小组、联席会议等京津冀区域内的领导联合组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自成立最初就因其超高规格的设置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商报记者获得的权威资料显示,协作小组由京津冀晋鲁蒙以及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组成,协作小组设组长一名,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担任,设副组长四名,由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及京津冀三地市长、省长担任,而小组成员则涵盖了包括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等在内的八位国家层面的领导及京晋鲁蒙四地的相关领导。

  “截至目前,协作小组成立的第一年已召开三次联席会议,每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均会到场出席。”在北京市环保局负责协作小组及办公室相关任务而设立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看来,高规格,尤其是大量国家层面相关部委高级别负责人的加入,直接为各地长期存在的大气治污工作因横跨多个部门而很难推进的问题打通了解决的管道,让一直总是给人感觉使不上劲的环保拳头,真正地变得硬气起来。

  动作快:各项措施迅速落地

  有了高规格的组成,协作小组的行动力也就无法令人小觑。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各种联合推动的工作中,大气污染治理无疑是走在最前列的。

  自上半年起,区域共同征集大气治污成熟技术产品、推动津冀排污费标准分布看齐北京、成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等工作就已悄然开展。但这个时候,多位业内人士还在担心,区域内马不停蹄进行的各种工作更多的还停留在基础和研究阶段,能否真正摆脱各地单打独斗的局面?

  然而,进入下半年,由于APEC会议的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各种机制的设立倒逼的大步伐提速,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和联动机制、机动车异地处罚“黑名单”制度等实实在在的措施接连出台,并在后APEC会议时代延续了下来。日前,京津冀及周边六地已召开机动车污染防治协作会议,并开始就《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协同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各地意见。“APEC会议的召开令区域内不少机制都在短期内得以完善,破除了不少部门间的阻力。”李立新表示。

  战线长:大气治理是场持久战

  对于协作小组明年的工作安排,李立新介绍,日前协作小组已召开办公室会议,准备先向各地征求明年区域的大气治污工作规划,预计明年2-3月会出台具体的年度工作任务。根据目前工作进展,机动车污染治理,机动车油品标准统一,区域大气污染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运用等应该会成为明年区域工作重点。

  具体而言,李立新表示,根据APEC会议期间的经验和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分析等,明年机动车污染治理必将成为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其中就包括油品标准统一。“目前,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天津已经实现了国Ⅴ油品标准,国家能源局日前也正式承诺,明年河北全省将供应国Ⅴ油品,至此,明年京津冀将出现油品标准的率先统一,倒逼机动车污染治理。”李立新透露。

  其次,李立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今年起开始建设的区域大气污染信息共享平台将于明年上线运行,目前,北京市财政已批准了运行建设的资金,即将对此开展项目招投标,明年,六省区市大气污染的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污染源、出台新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都将在平台上实现实时共享。

  李立新直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年协作小组也将就今年区域联防联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比如各地普遍集中的清洁能源使用问题,“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冬季空气质量仍然会因为进入采暖季而明显下降,燃气等清洁能源的供应仍不充裕,我们计划通过协作小组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争取更大力度的支持。”李立新表示,此外,河北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淘汰过剩产能力度相对更大,与此同时带来的经济效益滑坡也较明显,明年,区域希望通过协作小组能够相向国家层面申请为京津冀区域更多的资金补贴,帮助河北尽快度过这一阵痛期。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文 李烝/制表

  

  审计特派员办事处  大半时间在出差

  在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上,有一道并不是很显眼的门。然而,这里坐镇的却是一名“狠角色”——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因为它的存在,京津冀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将更加规范。

  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是国家审计署下属的19个地方特派员办事处之一。虽然这个办事处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是至今仍格外神秘。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发现,办事处略显冷清,只看见个别部门的工作人员。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工作人员回应称,“要先联系审计署”。而据审计署相关人员介绍说,特派员办事处其实并不神秘,只是因为特派员的工作比较多,并且由于部分地区实行交叉审计的原因,需要经常出差到下面的区县去,所以办事处内经常没人;此外,为了保证工作效率,特派员办事处原则上不接受采访。

  据悉,特派员办事处一年内的2/3时间都在出差,不仅是北京商报记者难以看见他们,就连同事和家人都很难见到一面。在专家看来,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与压力,受到一些人为的因素干扰。交叉审计可以有效地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内幕的干扰,使不法分子失去了所谓的“关系网”、“社会圈”,减少了外界对于审计的影响,将大大地增强审计的独立性。

  “对于京津冀来说,审计还需要更‘狠’。”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经济活动更多,并且更加复杂,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专职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行为可以有效地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实习记者 肖鹏

  

  税收协同小组  打破地区利益分割

  税收关乎企业的利益,也关乎地方政府的收入。不同地方同一业务征税标准不一,无形中加大了京津冀一体化中企业跨地区发展业务的成本,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工作领导小组顺时而建。按照官方说法,该小组力图在逐步统一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建立税收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7月,国税总局副局长解学智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会议要求,税收工作要在几方面实现突破,如京津冀区域内统一税收执行口径和管理标准,建立三地互认的政策管理制度,探索三地非行政审批类涉税事项“同城通办”,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和三地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等。

  3个月后,上述思路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三地国税、地税部门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合作框架协议”,提出通过统一建立互联网办税平台和优化热线服务,采取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的“一统三互”措施,今后还将在统一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建立税收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收税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如果三地在税收征管上统一标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纳税成本,激发企业在三地扩展业务和开办分公司的积极性。

  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税制规定企业在注册地交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跨地区发展。对此,北京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京津冀三地的税收与税源要实现一致性,该给谁就给谁,谁的税就给谁。如果三地的税收按照税源分配,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 熊海鸥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