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再挖百项历史元素构建文化圈
挖掘历史文化,力争三年挖出百项通州历史元素;传承运河文化,确立大运河北起点标志;保护物质文化,部分修缮三座古城历史风貌;整合特色文化,让博物馆、艺术馆数量达100家……今年起,通州将多措并举建设“文化圈”,全面展示古老而深邃的“通州味儿”。
积极探索体现“通州味儿”的传统文化圈建设是今年通州区“两会”上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工作目标。今年通州区文化委将从四个方面打造文化圈,做足通州味儿。
“通州历史文化悠久,具有2210年的建置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存。”通州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州的物质文化遗产加上史志、通州志、外国使节记录、文人墨客等历史故事和名人,以及暂不能恢复的历史场所,这些都构成了通州的历史元素。
要体现通州味儿,历史元素自然是多多益善。为此,今年起,通州区文化委将力争用三年时间,采取广泛征集、集中座谈、社会参与、搜集调研的方式广泛深挖历史文化,使文化圈内挖掘出的历史元素不低于100项。
据介绍,文化圈建设包括水利枢纽、商业饮食、传统民俗、古今建筑与色彩文化等,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不同领域,为此,区文化委将与这些部门充分对接相互融合,做好文化圈规划,并以规划为引领,通过与物质文化、群众文化、旅游产业、镇区街道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实施,做好文化圈建设,展示通州独有的味道。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