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营借农业产业化提速新型城镇化
这里将种植适合航食的蔬菜与瓜果,成为示范之一。
日前,长子营镇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农科院”)签署院镇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合作模式的升级版。与之前双方的合作不同,此次的特色是大农业、大环境建设的全面合作。在科技支撑下的农业产业化,将成为长子营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新引擎。一个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探索正由点及面深入铺开。
院镇携手推合作升级版
3月12日,大兴区长子营镇东北部的牛坊村。
这里有一片湿地,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还泛黄的芦苇也轻轻摇曳起来。虽然人们还穿着冬装,但这片湿地已“尝”到了丝丝春的气息。这里的芦苇也许并不知道,在它们享受这片平和与安然时,水面下却涌动着一股与以往不同的春潮。此时,在长子营镇政府办公楼四层的一间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大兴区长子营镇镇长潘郁峰与北京农科院院长李云伏在一份院镇战略合作协议上分别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院镇合作拉开了升级的帷幕,长子营镇农业产业化也由此迈入了全新阶段。
根据长子营镇与北京农科院新的合作协议,未来五年,长子营镇将依托北京农科院的专家队伍、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等优势共同推进双方深入合作,实现科研单位与乡镇产业转型共同成长与发展,实现双赢;探索科研单位与乡镇协同发展的“院镇合作”新型科技推广模式,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紧紧围绕长子营镇提出的“环境宜居、产业宜居、产品宜居、生活宜居”的宜居生态城镇建设需求,每年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共同研究确定合作项目。
据介绍,这次合作与以往合作的不同之处是打破了仅仅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常规路数,突出特点是大农业、大环境建设,涉及宜居环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节水农业、湿地建设、净化水质、农业污染源治理及循环利用等方面,从生态宜居城镇建设入手进行全面合作,通过合作,长子营镇将成为北京农科院的试验示范推广前沿阵地、生态示范新城。
科技支撑产业效能渐显
事实上,长子营镇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了与北京农科院的合作。大兴区是最早实现院区合作的区县,而长子营镇又是北京市最早实施院镇合作的乡镇。1995年,长子营镇与北京农科院合作,共同建设北京大兴科技示范区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又在北京市科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北京农科院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合作,专家团队聚集到长子营。北京农科院10多个研究所的30余位专家由院长带队,来到长子营镇实行项目对接。参与项目实施的总人数达110人,引进转化技术成果100余项,充分体现了科技集群效应,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流动与扩展。
长子营镇留民营村的生态农场可以看做是多年院镇合作的缩影。这里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串联农、林、牧、副、渔的生态系统,以及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农场成立的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发展有机蔬菜基地,产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数十家大型超市及机关团体。其几十个大棚每年能生产数千吨的有机蔬菜,占据着整个北京有机蔬菜市场50%左右的市场份额。每天都会有3吨左右的蔬菜从这里运往家乐福、沃尔玛等市区超市。
长子营镇政府通过与北京农科院合作,共建了北京大兴蔬菜科技示范区、留民营有机农业示范区、北京冬枣基地、肉鸽产加销一体化基地,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有机农业等农产品生产基地,面向全国推广了设施农业、菜田节水、蔬菜新品种、有机农业等多项技术;建立了河津营、东北台两个科技服务中心,形成15分钟服务圈;树立了凤河源农业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优势凸显出来。
“双方合作共建,明显促进了当地农民收入增加,以生菜专业村河津营为例,平均纯收入达到2万-3万元/棚,较往年增加30%以上,预计增收达到500万元。”长子营镇副镇长王涛表示,惠民是院镇合作成果最重要落脚点,通过项目合作建设,将生产经营起来,老百姓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聚焦新型城镇化
今年,长子营镇与北京农科院将在农业综合服务试验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与航空食品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业示范节水园区建设、湿地建设、水质净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双方共同发展,推进长子营镇生态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在农业综合服务试验站建设方面,将对现有的农业综合服务试验站提升到院镇合作层面,打造综合性、全方位、高层次、广覆盖的试验站。今年将建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田,围绕长子营2-3个产业,重点服务2-3个专业村,开展6-7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推广面积不少于500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与航空食品原材料基地建设将重点抓好土壤检测、评价与修复;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与控制;农产品(航食)的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航食)的生产质量安全及质量安全可追溯等。
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建设将重点抓好农田回用再生水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示范、雨洪水生物净化与评价、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建设。
湿地建设重点在湿地水典型污染物监测、湿地周边环境的调查与评价、湿地经管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合作。水质净化示范区建设目的则是利用生态方法净化村庄污水和畜禽排放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净化、美化村庄环境。
新机场故事启幕
长子营镇地处大兴东南,紧邻京津塘高速、京台高速,距离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仅16公里,素有京南生态第一镇的美誉。明朝时伴随着山西移民的到来,晋南文化、移民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渗透、交融,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京晋文化。镇域内还拥有两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个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保“五百佳”之一的中国农业生态第一村留民营村;另一个是国家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北蒲洲营村。
近年来,长子营镇不断创新农村发展新模式,在赤鲁村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完成了北京市首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在生态、文化、经济的交集中,长子营镇正谋划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为新型城镇化提速。
如何把生态转化为经济效益、产业转型升级走向何方,长子营镇一直在探索。面对北京新机场建设,长子营镇看到了发展的新机遇,主动借势新机场谋划航空食品小镇,打造航空食品原材料基地。
此次院镇合作中包括建立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筛选、示范推广适合航食的蔬菜与瓜果品种20种以上;建立航空食品初加工生产线和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电子追溯系统,保证航空食品安全。一个围绕北京新机场的产业故事脉络渐渐清晰起来。
“持续的生态建设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我们正在探索如何让生态优势更高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富民强镇。依托我们的优势,主动借势新机场的发展成为了我们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而院镇合作为我们打造航空食品原材料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子营镇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打造的院镇合作升级版将加速实现他们的产业愿景。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并摄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