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2014年北京中医药服务工作
在日前举行的2015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对2014年的北京市中医药工作做了总结。
■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中医类机构985个,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9.76%。
■ 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方,46家综合医院(其中含部队医院12家),成为“市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24家成为国家级示范单位。
■ 全市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 全市中医类别医师共计1.6万人,占全市医师总人数的18.6%;中医实有床位18780张,占全市总量的18.26%。
■ 2014年中医门急诊服务总量为5049.26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服务总量的26.45%。
■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北京中医药旅游品牌拓展至河北,4家河北中医药单位被纳入北京市21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中。
■ 全面实施中医药“一老一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58万65岁以上和23万0-36个月常住人口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31.6%和42.5%,均超过国家规定的30%的目标。
■ 推进房山、密云等7个山区半山区中医流动医院建设。截至2014年底,流动中医院共计巡诊1675次,覆盖149个乡镇、727个村,行程17.353万公里,总诊疗人次达5.1万人,健康检查4.9万人次,开展健康讲座487次,培训乡村医生351人次。
■ 与北京市旅游委联合发布中医药旅游线路7条,新增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6家,基地达到21家;参加市文化局开展的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选工作,3个中医药项目入选本批“非遗”传统医药代表性项目目录。
■ 成功举办第三届京交会中医药板块,接待来宾约4.5万人次,签订合作协议18项,签约额2.8亿元人民币,较上届增长33.3%。
北京商报记者 刘亚力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