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
丰台科技园
在北京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丰台区正通过加速布局城市轨道交通、军民融合、应急救援、节能环保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如何提速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丰台轨道交通产业民营企业北京鼎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汉技术”)一季度财报日前正式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鼎汉技术营业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3.55%,总资产比上年度末增加35.76%,这在记者看来鼎汉技术的高速成长,正是丰台区创新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民企掘金轨道交通红利
时隔15个月,北京商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中关村丰台园的鼎汉技术总部。还是那间展厅、还是那间会议室,依然是鼎汉技术的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万卿接受采访。但这一次,万卿的话语少了几许迷茫,多了几分自信。
“从去年开始,鼎汉技术已开始尝试新商业模式探索,促进增量市场与存量的融合落地,我们正在通过积累完成量变到质变,逐步进入新阶段,将以商业成功为导向布局未来。”万卿介绍说,鼎汉技术经过了2008-2010年生存为王、2010-2012年业务发展探索、2013-2014年提炼与沉淀核心优势三个阶段,现在进入了放大优势、开创成功商业模式的新阶段。鼎汉技术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专注于从事轨道交通电源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国家铁路信号电源市场,鼎汉技术已中标多个新建路线或电气化改造的干线项目,包括京沪线电气化改造、陇海线电气化改造、京广线电气化改造、广深线、兰武线、浙赣线、沪汉蓉通道等。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在国家铁路信号电源市场占有率高达55%,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电源市场,鼎汉技术也一直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高达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藉此,鼎汉技术也成为了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为数不多的上市民营企业。最近一年内,鼎汉技术还并购了轨道交通产业链上的两家公司,分别进入了轨道交通车辆特种电缆领域和机车车辆空调领域,初步实现了从地面到车辆、从增量到存量市场的战略转变,这让鼎汉技术成为了行业内专业领域跨界最多的供应商之一。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鼎汉技术的营业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2年2.7亿元、2013年4.5亿元、2014年7.95亿元。“目前我们部署的营销及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7个地区共21个城市,我们已从一个5亿元收入规模的地面装备供应商,通过并购与自主研发同步布局,建立起可支撑超过35亿元收入规模的业务平台。”万卿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鼎汉技术的跨界发展已开始发力向平台化演进。同时,国际化已成为了鼎汉技术未来的目标:“把国际先进的技术引进来,为面向海外市场打基础,未来我们将走出中国市场。”
产业集聚初现
从鼎汉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可以看出丰台轨道交通产业的一个缩影。
距离鼎汉技术不到一公里的距离,是另一家在轨道交通领域名气也不小的企业——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东方”)。世纪东方同样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轨道交通产业通信信号领域,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铁路运输安全为核心,从事专用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工程及技术服务。
据介绍,世纪东方现已发展成为铁路专用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并在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优势,在国内机车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行车安全预警系统市场中,世纪东方产品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截至目前,我们自主研发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已应用于15个铁路局(铁路公司),行车安全预警系统已应用于18个铁路局(铁路公司)。”最令世纪东方总经理冷盛翔骄傲的是,他们的产品应用在了青藏铁路上。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世纪东方技工贸总收入达到了2亿元。
截至2014年底,中关村丰台园共聚集重点轨道交通企业120余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从产业链上游的科技研发、产品设计、测试实验、工程勘察,到产业链中游的轨道施工、场站建设、车辆制造,再到产业链下游的科技服务、工程服务、运营调度、场站管理等,均有国际国内知名的代表性企业,且具备全国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比如北车二七、南车二七、中国中铁、南车工业研究院、蒙西华中铁路、鼎汉技术、中铁电气化局等行业内领军企业,均在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企业实现收入833亿元,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2家。
从另一个维度审视鼎汉技术、世纪东方的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勾勒出中关村丰台园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创新型产业的轮廓。除了轨道交通,应急救援产业则是中关村丰台园特有的产业,目前已集聚了新兴际华、中安财富等一大批领军企业。目前,中关村丰台园正在布局应急救援产业板块——安全谷,将成为以高端装备和产品制造为主、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基地。
“应急救援产业在丰台区经济总量中虽占比较少,但潜力巨大。以2014年1-11月统计数据为例,应急救援企业11家,实现总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1.4 %。”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副主任孙永文如是说。
老园区高端化提速
中关村丰台园扩区后总体规划面积17.63平方公里,由东区、西区、科技孵化一条街和扩区后的丽泽金融商务区、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二七车辆厂、二七机车厂、首钢动漫产业园、应急救援创新园组成。
总部经济是中关村丰台园最大的亮点。中关村丰台园是全国最早将总部经济作为园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2002年,园区为避免发展大型科技制造业的劣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并且量身打造了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项目——总部基地。据孙永文透露,目前中关村丰台园正在打造第五代总部经济。
据统计,目前中关村丰台园入驻企业达到5000余家,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3家。其中上市公司45家,拥有收入过亿元企业216家,代表性企业有中国中铁、新兴际华、依文服饰、谊安医疗等。
“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机遇,在北京确定‘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核心功能战略定位、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时代背景下,丰台园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速。”孙永文介绍,中关村丰台园正在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打造轨道交通、军民融合、应急救援、节能环保四大特色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丰台园已开始着眼国际、国内挖掘更高精尖的项目。
2014年9月,丰台园启动北京首个以石墨烯新材料为关键技术的国际合作项目。12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高级石墨烯工程中心中关村丰台园研发中心落户,启动“石墨烯材料通过增材技术(3D打印)在汽车领域的高端应用专项”,欲引进国际上产业化条件比较成熟的技术和企业。
头发丝一样细的线能拉起一架三脚架钢琴,手机轻薄甚至可以弯曲折叠……这些听起来很“科幻”的东西,都能够通过石墨烯来实现。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
目前,丰台石墨烯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将重点布局石墨烯研发、孵化、检测认证、技术与产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全球石墨烯研发机构、原材料生产企业,应用材料及元器件企业入驻。
在这些产业的支撑下,近几年,丰台园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25%以上的年均增速。2014年中关村丰台园实现总收入3600亿元,留区财政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7%。园区占丰台区土地面积不到1%,留区财政收入占到全区的1/4,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区的1/2以上,主要指标在中关村各园区位居前列。
“今年,中关村丰台园将继续大力引进成长快、影响大、示范性强的‘高精尖’企业,推动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军民融合、节能环保四大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增强高端产业发展新优势。”在孙永文看来,丰台园已经找到了一条转型发展的创新路径。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