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剧目展演大幕再启
评剧《花为媒》剧照
河北梆子《北国佳人》剧照
京津冀演出联动进入第二年,与去年的尝试不同,今年的一系列演出有了更为系统的《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支撑,勾画出更为清晰的京津冀文化联动路线图。5月28日,三地展演大幕再启。
连三地 盘活演出资源
经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协商,“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将作为推进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的一个平台,自2015年起在三地轮流举办。京津冀三地也着手共同推动将此项目申报为国家艺术基金交流传播类项目。
2015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是三地文化部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展演将于5月28日在京拉开大幕。三地联手打造演出平台、推介优秀剧目的行动,是在三地演艺领域交流与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一次有力尝试。
承办本次展演的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介绍,除演出外,5月29日还将在“鸟巢”文化中心举办京津冀演艺项目高峰论坛以及京津冀演艺项目交易会。其中,高峰论坛将邀请中国演艺产业众多重量级嘉宾针对演艺行业的现状,以及营销模式、创新发展、资本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京津冀演艺项目交易会,将汇集京津冀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100多家院团、200余部优秀剧目进行现场交易。在主办方特别设立的推介区中,还会播放各院团及演出机构的重点推介剧目,可让演出商对剧目以及团体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舍场面 为戏曲寻源问道
“戏曲要回归本源,这几年我们追求了太多大场面的舞台呈现,让戏曲一桌一椅讲故事的传统有点跑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裴艳玲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本次三地戏曲展演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将重现戏曲舞台的传统之光。展演中,68岁高龄的裴艳玲将携新编京剧《赵佗》登上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
多部新编剧目登台,将集中展示当代戏曲创作能力。除《赵佗》外,去年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颇受好评,由北京京剧院张建峰、杨少彭主演的《屈原》,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出品制作、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孟广禄主演的京剧《钦差林则徐》以及北京市河北梆子剧院的《北国佳人》也将再次登上舞台。
有新编戏的活跃,更要有老戏传统戏的久而弥深。由中国评剧院出品制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主演的经典剧目《花为媒》将作为开幕大戏在中国评剧大剧院上演。“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不断创作新作品,更表现为经典剧目演出水平的稳定与提升;对一个表演团体而言,是否拥有一批呈现特有风格的保留剧目也是剧团水平的主要标志。因而,时代需要经典作品的高水平呈现,剧团需要通过优秀剧目的长期演出形成自己的保留剧目。”谷文月说。
“无论新编还是传统,有些规矩不能丢,丢了味道就变了。”裴艳玲“规矩”归结为“行当”和“底线”。她解释说,所谓“行当”,就是演员的角色扮演,“戏剧和戏曲仅仅一字之差,但在表演上却大相径庭。现在有些并不了解戏曲的导演来给戏曲界排戏,挺滑稽的。比如配器,大部分成了交响乐,戏曲演员反而成了伴唱。但事实上,传统生行的戏,尤其老生戏,配器就只是两件文乐,即京胡和小三弦,三件武乐就是大锣、小锣、鼓,这样才能托出演员的嗓子,唱出的声音才有绕梁三日之感。“这就超出了戏曲应有的底线。”
低票价 让百姓看戏
本届展演经过精心挑选,最终选择了三地11家院团的11台优秀剧目在北京的四个剧院上演22场演出。
据北京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此次展演为了能够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进剧场,努力搭建文化惠民演出平台,推出惠民票价,要求每场演出50%以上票价不得超过100元,以吸引更多热爱传统艺术的观众走进剧场与名家近距离接触。为方便观众购票,“2015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开通了北演、大麦、永乐、微信购票、淘宝店铺等多渠道购买方式。
“本届展演实行政府文化部门引导、三地戏曲院团联手、专业机构运营模式,有效地统筹三地演艺资源,剧院有戏演、院团有剧排、群众有角儿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张海君说。
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相关新闻
文化部:戏曲将获专项扶持
近日,文化部宣布,2015年文化部将整合京剧、昆曲和地方戏曲保护财政资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工作,将此前开展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与扶持工程”、“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等纳入“计划”统一实施。这是文化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戏曲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日前,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京剧方面,将借鉴“昆曲名家传戏”的成功经验,试点开展“名家传戏——当代京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在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遴选40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采用“一带一”的形式,每位艺术家向一名学生传授2出经典折子戏;以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为主,制作以名家名段赏析、名家教唱京剧名段等内容为主的多媒体光盘,将京剧赏析和优秀京剧唱段送进课堂;以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展演剧目为主,在全国范围内遴选30台优秀京剧剧目,对其在2015年度开展的公益性演出给予一定补贴。
昆曲方面,继续实施“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在全国7家昆曲院团中遴选12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每人向2名学生传授2出经典折子戏。
地方戏曲方面,将在39个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中遴选出114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每位艺术家向2名学生传授2出折子戏,并给予艺术家授课和学生排练一定的资助费用;首批资助10个地方戏曲剧种文献、资料等的数字化影像化保存。
此外,还将开展“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创作扶持工作,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机制。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