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进口牛肉首次从北京平谷口岸通关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由北京富润福德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3吨牛肉,1月28日在北京平谷口岸(北京平谷国际陆港)顺利通关、通检,将在春节前投入北京市场。这也是北京通过内陆口岸首批进口的肉类产品。

  资料显示,北京作为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消费城市,每年进口肉类需求在30万吨左右,并逐年快速增长,而长期以来本市没有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让北京的肉类进出口企业付出了更多的运输和时间成本。

  2014年初,北京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建设肉类进口指定口岸的议案,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口岸部门的高度重视。围绕着中央扩大外贸开放发展的要求,在国家海关总署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北京市商务委、口岸办和平谷区委区政府在平谷国际陆港开展了对外开放口岸和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建设工作。

  在北京海关和北京国检局的支持下,平谷口岸落实关检“三个一”的要求,创新京津冀一体化通关模式,通过电子信息化转检、移动式查验、现场开箱等举措,对检疫要求严格的进口肉类产品设计了严密的监管流程和便利的通关、通检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建设和审批任务。去年底,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批复了平谷国际陆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申请,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批准北京平谷口岸(北京平谷国际陆港)成为临时对外开放口岸。

  这次首批肉类产品的顺利通关,从货轮抵靠天津港,经北京平谷口岸通关只用了两个工作日的时间,首都消费食品安全和进口商品的通关效率需求同时获得了保障,标志着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建设从软件到硬件符合安全标准和效率要求。“指定口岸的成功建立不仅圆满地回应了市人大代表的呼吁,更优化了北京市的口岸布局,为把平谷口岸建设成为保障首都供应的重要通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北京平谷口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北京平谷口岸(北京平谷国际陆港)于2010年3月开关运行。经过四年发展,关检设施和配套产业设施逐步完善,进出口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在2014年实现外贸集装箱货运量46438标箱,进出口货值14.86亿美元,征收税款21.4亿元。

  2014年12月,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市长王安顺赴平谷国际陆港调研时指出:“平谷国际陆港要成为保障首都的重要通道,要成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平台。”

  根据计划,借助开放口岸和指定口岸的独特核心优势,平谷国际陆港将发展成为服务首都的主要海运口岸、展示交易平台、物流配送基地和首都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并将积极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中,成为首都与天津港、秦皇岛港等华北地区港口之间的货物进出口和物流配送枢纽,与周边地区分工合作,共同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链条,实现互动发展。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