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酝酿演艺市场新计划
“北京有着业内公认的演出艺术资源,体制内外各类院团数量最多、舞台最广阔,戏剧节一个连着一个,知晓政策和创作导向最直接明确,但这些资源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被完全调动、充分协调。北京还有很多事要做。”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说。新年伊始,市文化局召开了2015年第一个专项会议——艺术创作生产工作会。紧随其后,多个专项会议列上日程。以艺术创作生产为核心和先导,一系列演出艺术新计划初露端倪。
调动生力军
“创作会议先于其他专项会议意义在于明确创作是根本,这更有利于让我们的理念落到实处。”陈冬阐释了创作生产工作会的重要性。为把握创作根本,市文化局特别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并首批聘请了80位知名编剧、导演、评论家和各领域的艺术家,通过专家定期会商、项目专家小组、剧目观摩与研讨等工作机制,从创作规划、选题策划、剧本论证、排演指导、项目评审、文艺评论等方面开展工作。帮助演艺团体在舞台剧生产的各个环节加以指导,分析创作方向、研究市场,使作品更好地和群众结合起来。
“北京艺术资源丰富,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陈冬说。不仅要关注国有院团生产,更艰巨的任务是调动大量民营院团的创作活力。有关数据显示,北京现有注册文艺团体600余家,其中550余家是体制外的民营机构,“其中蕴藏着无限创意,但这部分创作活力激发还不够”。陈冬说,如果用影视领域来做对比,目前中国影视作品,98%甚至99%的创作主体,市场贡献率都是来自于体制外和“混合制”的影视制作机构。“我希望舞台艺术、音乐领域,能像影视公司一样,民营机构能繁荣舞台剧创作,能百舸争流。体制内的是主力军,民营院团是创作的生力军。下一步,体制内和体制外都能发挥活力,提供更多更优良的文化演出产品。”陈冬说。
搭建合力平台
“北京的艺术节庆活动比较多,但是太分散,层级不高,没有形成合力。”陈冬说。去年北京成功承办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不仅好作品令人拍案,戏剧奥林匹克的举办方式也对北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北京的综合艺术平台到底该怎样搭,已经成为文化部门亟须思考的问题。
“上海在十几年之前有个上海艺术节、上海电影节,这两个节在国内、国际积攒了影响力。北京这几年刚做了一个北京电影节,有个17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但始终没有综合性的艺术节、戏剧节,这些节都散落在青年戏剧节、小剧场戏剧节等多个小规模戏剧节中。”陈冬认为,这和首都文化中心的地位存在落差。今年需要格外注重研究在艺术搭平台方面找到北京独到的方式方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目前既有平台也要发挥好作用。每年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小剧场作品更多来自体制外演出团体,能更好激发生力军的创作活力。
北京还要打好京津冀的“牌”,不仅在经济、环境治理、交通方面实现三地联合,打通演艺经济、开发演出市场,今年也要有大动作,让艺术发展有更大的空间和市场环境。
除戏剧节和展演,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搭建合力平台。“首要问题就是剧场。”陈冬说,今年,北京将建设剧目排练中心、建设非营利性的剧院运营中心,帮助文艺院团解决艺术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其中,剧目排练中心将不以盈利为目的,解决许多院团没有排练场地的问题,首个排练中心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开始服务。建好一批新剧院的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剧院服务平台,为院团搭建演出平台,政府统筹设立一些演出场地,以零场租或低场租的方式租借给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剧目或院团,部分解决高场租的问题。
用足扶持政策
“市文化局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出台政策,把指挥棒作用发挥好,创作、创造更良好的空间是政府职能所在。”陈冬说。“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原创、剧本扶持计划、展演等,但只有政策还不够。今后要完善这些政策,同时还要避免很多政策出台,院团却不了解、不知晓,或者知晓度不高。今年要注重把政策用足、用透。”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扶持政策就是刚运行了一年的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是艺术引导方面的一项重大的机制创新改革,可激发整个社会文艺的创作活力”。据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介绍,2014年共有32个来自北京的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共5248万元的资金资助,占总资助金额的1/8。
为了更好地助推首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北京已经在酝酿参照文化部和财政部的做法,筹备设立北京艺术基金,“以前北京也有支持艺术生产专项资金,但是总体来说资金盘子小、使用方式单一,艺术基金成立后,将更好地助推首都舞台艺术繁荣发展”。陈冬表示,未来的北京艺术基金将倾向资助注重创新、具有当代性、能够反映北京地方特色的剧目。
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