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法院力推“小案”速审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打一场官司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实在是一场劳心劳力的持久战,有时候或许通过打官司获得的赔偿还比不上打官司过程中所付出的,因此,不少当事人更期待“速战速决”的案件处理方式。为解决这类常见的问题,在昨日召开的北京市法院院长会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适应持续增大的审判任务压力,保证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北京法院将加强速裁机制建设,设立以年轻法官为主体的速裁审判团队,集中审理速裁案件,提高审判效率。

  北京高院院长慕平介绍,去年,北京法院收结案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全年收案465106件,同比上升10.6%,结案448246件,同比上升10.9%,审判压力空前繁重。“但其实,这其中应该不乏不用按部就班走所有程序进行审批的案件,这类案件不仅长时间拖累着当事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司法资源。”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立新称。

  朱立新根据实际经手案件的经验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来说,普通的案件进入法院后,从立案到最后的判决,按照程序流程大约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即使近年来我国在各地力推的简易程序也至少需要3个月。“其实很多案情相对不复杂的案件,进入法院后在各个环节光‘排队’的时间就耗去了不少,而且这些案件不需要按程序走15天、1个月的答辩期、举证期,也基本不用法院组成三人以上的合议庭,仅一名审判员就可独立完成审判。”朱立新举例称,2013年底,他曾经经手过几个房屋租赁纠纷案,这些案件案情基本一致,都是租赁合同到期后,房主不退押金,这样的案件涉及的金额最多几千元,约为2-3个月的房租,这些案件当时按照规则走正常流程两个多月还未进入审判程序。朱立新坦言,按经验来看,这样的案子即使按照简易程序走,也需要5-6个月才能完成,最后法院为压缩时间采取了调解的方式,但这也耗时了4个月。

  朱立新表示,虽然可能采取速裁制度后,金额较小或者案情相对不复杂的案件错判的几率会相对大一些,但对于身处这些案件中的当事人来说,更看重的是法院的裁决效率,如果延续以往的规则,这种案件等到一个初步结果就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的话,可能更多的当事人就会放弃走司法途径解决问题。朱立新建议,速裁案件的裁决周期可参考劳动、商事仲裁1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理的。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