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涵养协同发展试验区应纳入总体布局
近几年来,京津冀多个城市空气污染排名全国居前,“十面霾伏”屡屡发生,这些都让治好“生态病”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此,北京平谷区区委书记张吉福认为,三地应将设立生态涵养协同发展试验区纳入总体布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纾解、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平谷区、天津市蓟县及河北省三河市和兴隆县立足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强化资源优势互补,正探索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平谷区区委书记张吉福透露,此前,四地相关负责人已召开联席会议,就共同打造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试验区达成共识,决定共同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旅游资源整合、道路交通等领域合作,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据介绍,生态涵养试验区应地处京津冀三地交汇处,而放眼北京各区县,只有平谷、通州具备三省市合作地缘条件,地域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该区域是京津冀发展走廊的重要通道,京平蓟高速、密三路、京秦高速密涿支线等交通便利。另外,平谷轨道交通现已纳入北京市“2020年线网”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远期将与蓟县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相连接,以轨道交通为纽带的重点产业正加快布局。
同时,平谷、蓟县、三河及兴隆四地虽行政区划不同,但在各自所属省(市)都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区,四地的山地、森林、水等生态资源也相互连通,在大气污染防治、防护林建设、森林病虫害联防联治、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巨大。
另外,有行业分析师也指出,上述四地在多方面都存在合作的可行性。平谷县具有首都的地缘优势和产业政策优势;蓟县高新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基础扎实,旅游业发展状况良好;三河可发挥产业综合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如加工制造业和仓储物流等;兴隆的果品种植可与平谷的食品加工及物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近几年来,四地已在旅游、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些合作。
“我们希望北京市政府加强与河北、天津的沟通,共同设立京津冀生态涵养协同发展实验区,在规划、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先行先试,加快发展步伐,”张吉福指出,“具体来说,首先应将试验区纳入实际规划层面。根据北京市政府制订的《京津、京冀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今年市发改委将配合起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在生态、产业、交通三个重点领域制定工作方案,另外,市发改委统筹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工作,恳请将试验区建设纳入发展布局。”
除了上述总体规划外,平谷还将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三河、蓟县联合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争取国家级政策及资金支持,促进试验区的生态合作和整体发展。
事实上,在建设生态涵养试验区过程中,还需要其他配套资源以及多产业配合,对此,张吉福称,“希望未来能将市中心区优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及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健康养老等产业向试验区加快布局,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还应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在水资源补偿和森林碳汇交易进行补偿”。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