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新建养老机构将以中型为主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北京养老服务设施未来五年建设路线图出炉。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和市规划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北京将在五年内实现此前业界颇为认可的“9064”目标(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实现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达到0.25平方米。在提到机构养老床位建设计划时,《规划》也进一步明确,北京还需新增5.1万张床位,规模将以300-500床的中型机构为主,社会资本投入占比将比目前70%进一步增加。

  北京非常稀缺的土地等资源限制着北京养老服务设施不可走“野蛮生长”的路线,《规划》中也承认,北京不仅机构、社区养老设施总量都与需求存在差距,养老设施空间分布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城六区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均高于远郊区,老龄化程度严重,但由于建设空间有限,养老设施建设难度大,导致城六区养老设施缺口较大,老人就近入住养老机构困难。

  为倒逼北京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且能高效建设、运营,《规划》明确,北京将在2020年实现此前提出的“9064”目标,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由现在0.2平方米提高到0.25平方米。以2020年北京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00万人测算,北京还需新增5.1万张床位,具体分解至各区,朝阳区、海淀区分别以2.47万张、2.02万张位居前两位。有知情人士表示,未来五年北京的机构养老床位缺口5.1万张势必将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社会投资占比将在目前70%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北京未来养老机构的建设方向,继此前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明确表示北京将不再新建大型养老中心后,《规划》进一步明确,床位规模将一般都在300-500床之间,最小规模不宜低于100床。业内解读称,这意味着,中型规模养老机构将是未来五年北京机构养老建设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侧面为社会资本在京投资养老机构指的一条新出路。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