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年底前成立演艺联盟互买剧目
在各方纷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落地细则时,一直“低调”开展合作的文化领域也有了动作。在北京市文化局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明确指出,今年内京津冀将建立起三地的演艺联盟,并以此推动三地每年互相采购10台精品剧目等具体合作计划开展。
不可否认,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对于文化消费、文创产业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北京自然不必多说,影视产品生产交易、艺术品交易等多个重要文化产业中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凝聚了全国最多的影视生产、制作、发行、交易资源。近年来天津的曲艺文化、河北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当地获得的支持也不可小觑。早在2011年,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就签署了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华北五省市建立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而在近几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之后,京津冀三地又接连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京津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协同创新战略框架协议》等。
不过,与环保、交通等有明显合作进展的领域相比,京津冀文化方面的合作确实略显平静。因此,陈冬表示,本次京津冀三地将重点在演艺等方面发力,加速文化协同落地。据介绍,演艺联盟将推动京津冀实现演艺资源统筹协调,建立区域演艺平台,实现剧本、人员等线上线下双向统筹。
而具体到演出方面,陈冬表示,京津冀今后每年将至少互相采购10台对方的舞台精品剧目,今年北京已经分别向天津、河北采购了三台剧目,未来这项机制将进一步常态化。此外,北京还将向天津、河北的演出院团提供同城待遇,让天津、河北的院团在北京享受和北京本地院团一样的扶持政策。“目前,北京的剧场有130余家,其中条件比较好、演出场次频繁的仅有20余家,大量剧场每年仅有30-40场演出,剧场资源长时间闲置,因此北京决定由政府购买剧场场次资源,让三地院团中主旋律或传统戏曲、交响乐等内容能够以零场租或低场租的形式在京演出。”陈冬透露,今年下半年北京将以这种方式购买100个场次的剧场资源,从明年起,每年购买量将不少于200个场次,其中河北、天津能享受到的比例约为20%。据悉,自上个月开始,这一项目合作已经在中国评剧院进行了尝试,北京曲剧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等北京戏曲院团将以中国评剧院作为驻场演出的基地,由此解决了剧场和剧团的双向困难。
除了剧场演出,京津冀文化协同还将在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文化馆文化辅导配送体系、公益演出下基层配送体系建设方面继续推动。陈冬介绍称,此前首都图书馆帮助河北固安建立了图书室,“未来首都图书馆将和天津、河北的图书馆加强合作,在图书资源共享上实现最大化”。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