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关键词解读京版“国十条”
自去年国务院将保险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之后,多项关于保险业发展、专项健康险、养老险的支持利好不断推出。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亮相,未来北京保险业发展逐渐明朗化。对此,北京市保监局局长郭左践解读北京版保险业“国十条”,立体式推进保险业服务民生、参加公共事务管理以及促进经济增效的思路。
关键词1: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如何在小额贷款业务中引入保险机制一直备受关注,在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下,《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将深入推进中关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市推开。
贷款保证保险与银行担保贷款类似,是指企业以自身信用作为保险标的投保,获得险企为企业还款能力提供保险,并以此获得银行贷款的业务。据郭左践介绍,在京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中,凡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的中关村小微企业,可申请一年以内、500万元以下的银行贷款。且保险公司和银行采取自愿合作,并根据企业风险实行差别化的保险费率和贷款利率。此外,政府还为承接还款保证的险企逐笔提供最高50%的贷款违约风险分担,并为企业提供最高45%的贴息支持。经测算,中关村小微企业通过投保保证保险的实际融资成本为4.95%,远低于其他融资渠道。截至2015年6月,试点累计支持12家次小微高科技企业贷款融资3058万元。对此,郭左践表示,“中关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会在成熟后尽快推向全市,保险公司应早做研究和准备”。
关键词2: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App
在经历了5个月的试点运行之后,交通事故快速处理App也将在今年向全市推广。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App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远程指导无人伤交通事故双方自行协商确定责任的手机App。在发生无人伤交通事故时,车主按照手机App“事故e处理”的指引,拍摄事故现场照片上传至快处信息系统。交管局远程指导事故双方将车辆撤离主干道,并确定事故责任,在线填写《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电子协议书》。保险公司根据事故现场照片及快处电子协议书提供更快捷便利的理赔服务。据介绍,自2015年5月13日起,新机制已在海淀中关村地区、昌平沙河地区试点。截至2015年7月底,已有超过3万人次关注“事故e处理”并有1万多人次注册安装,处理交通事故185起。北京保监局相关资料显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App预计将于10月前在全市推广,不过郭左践解释称:“试点工作结束后有些事情要完善备案,但今年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3:
商业车险电子保单
率先在全国开展商业车险电子保单试点工作的北京地区,却难破法律限制,效果并不理想。下一步,北京保监局将会与交管局联合推动交强险电子保单的相关工作。
商业车险电子保单是指保险公司向投保人签发的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在的证明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合同关系的电子证明文件,是纸质保险单和保险批单的电子替代品。
截至2015年6月,北京地区先后已有平安财险北分、人保财险北分、太保财险北分、华泰财险北分等7家保险公司获得试点资格,累计签发商业车险电子保单7313张。另有安邦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和申请试点。
但郭左践透露,商业车险电子保单试点效果并不理想,“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交强险需要纸质保单,这就意味着使用商业车险电子保单的客户需要进行两次投保,从客户的体验来讲,体验不太好”。他说,下一步将会与交管局联合推动交强险电子保单的相关工作,“一旦推行,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对客户进行真实信息的获取,此举可带起销售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行业竞争也会从价格转向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许晨辉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