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一城三街”进行时
以“大上地”地区为核心打造中关村软件城,发展适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发展科技服务业。在中关村核心区快速崛起的“一城三街”,建设与创新同步。7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跟随北京媒体团走进中关村“一城三街”,进行实地采访。亲身感受这里的变化。
创新创业生态浓缩创业大街
仅有200多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集聚了创新创业的所有要素。在这里,创业者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类创业资源,在咖啡馆构思产品、在路演中心学习经验、在投资机构寻求资金。
截至目前,创业大街上37家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涵盖了创业投融资、创业交流、创业孵化、创业媒体、创业培训等。
今年3月13日试运行的创业会客厅,整合政务、科技金融和专业服务等60余家各类服务机构,打造便利、高效的动态移动式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法律咨询、科技金融、多证联办、创业展示等全方位的服务,已服务创业企业1149家。
截至目前,创业大街孵化创业企业近600家,其中350余家获得投融资,融资总额近17.5亿元,每家平均500万元;创业企业国际化特征凸显,孵化创业企业中有92家来自美国硅谷等海外归国创业。
产城融合重塑中关村软件城
北起中关村森林公园、南至北五环,西起京密引水渠、东至京藏高速,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1.3平方公里的“大上地”地区,正在以产城融合的思路建设中关村软件城。
从中关村软件城(大上地)开发建设指挥部获悉,今年1-6月,“大上地”开发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206万元,大部分项目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大上地”地区已有园区产业类项目22个,包括小米科技园、中关村移动智能服务创新园、北大科技园土地一级开发及中关村软件园19个项目,今年1-6月完成投资11.1989亿元。
金融创新激活科技金融一条街
如果说创业大街解决的是创业团队的孵化问题,那么“科技金融一条街”解决的则是企业成长中的融资难题。
在中关村PE大厦、中关村金融大厦、互联网金融中心等科技金融机构聚集的一条街基础上,中关村核心区加快了中关村e世界的业态调整,并挖掘整合海淀区西直门外、玉渊潭地区的存量楼宇、土地资源,拓展适于金融机构集聚的新空间。
今年3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支行(国家外管局中关村中心支局)正式对外开业,标志着中关村科技金融街正式揭牌开街。
知识产权在这里“聚变”
以学院路为纵轴,在南起北京邮电大学、北至北京科技大学的两侧区域,以知春路沿线为横轴,向中关村西区延伸,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已聚集起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资产评估、专利咨询机构、知识产权商用化机构等,标准检测认证、国际技术转移,促进各类资源在知识产权服务链条上流通并形成“聚变效应”。
目前,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作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政府服务部门集中入驻的主要空间载体,已经入驻了2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代办处、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多家相关服务部门。鼎好大厦“中关村标准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初具规模,已入驻标准化服务机构达21家。北京商报记者 冯秀英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