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大悦城 340亿大数据打造行业典范
西单大悦城运用自有实体商业平台与合作伙伴进行“试验田”式的研发,开创了低成本运营O2O平台的特有模式。与腾讯、中国移动、百度、美团、智慧图的合作不仅局限在数据资源共享,在未来更多的模式将被研发出来并在西单大悦城率先投入使用,这与西单大悦城在年轻人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密不可分,也是西单大悦城能够保持行业领先优势的重要原因。
智慧大悦城发展轨迹——大数据积累
2014年是西单大悦城开始进军大数据的关键一年,也是迈向“智慧MALL”的元年,然而没有大数据的积累,O2O是无源之水,因此西单大悦城在2014年先做了一年的大数据积累。在这一年当中,西单大悦城通过339个WiFi热点和2600多个iBeacon设备捕获了3000万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340亿条的数据记录,为商业决策及分析提供量化指标,成为品牌调整和客群分析依据。
■顾客信息获取
如图,利用这套系统可以捕获消费者在商场中的位置,进行存储、数据分析,这也就是340亿条数据的来源。然后再把这些点转换成热点图,就会知道消费者集中的一些区域,这也是消费者最喜欢的一些区域。
智慧大悦城轨迹——O2O规划
西单大悦城在做O2O规划的时候主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通过O2O这个平台将线上与线下形成引流与互动,也就是说怎么把线下的客流抓到线上,使其成为一个各种活动或者CRM系统的抓手;另外,就是怎么把线上的数据客流变成线下的客流。
■线上引流与线下互动
一方面利用微信服务号将移动互联网和商场的WiFi&iBeacon设备平台打通,把网络数据流量变为客流量,利用电子卡券将顾客引流至实体店铺;另一方面也会把线下服务转移到网络自助,利用微信支付、会员服务、排号点餐、导识、停车服务、在线交易等手段,再次将线下回推至线上平台,提升顾客体验同时再次将顾客引流回线上,形成良性互动。其中,微信支付是这个闭环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微信支付这个手段,线上线下这个闭环将不存在。
■数据流与客流的转换闭环
线上引流线下互动是西单大悦城O2O系统的第一个闭环,另一个是数据流和客流转换形成的闭环。首先,西单大悦城与腾讯、百度、中国移动等一些企业进行资源数据互换,以及和美团、框架这些媒体建立线上引流线下合作的关系。其次,通过现场的WiFi&iBeacon设备把顾客的相应信息打通到线上,这就形成了线上所有的数据流。
通过两个闭环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数据流的相互转换。
■信息直达与营销闭环
在两个数据流和客流转换基础上,还有信息直达,分别为西单大悦城跟消费者之间通过微信公众号O2O平台实现的信息直达以及商户直达,西单大悦城的店铺可以对消费者实行信息推送。
另外,这里还有三个有效闭环,即“大悦城-微信服务号-顾客”、“大悦城-微信服务号-商铺”和“商铺-微信服务号-顾客”。
其实在此基础上会产生两种大数据副产品,分别为消费者行为数据采集,消费者在大悦城里的一举一动都有记录,包含对消费者的行迹路线、整个购物行为都进行了后台分析,以便做精准推送;商户营销行为数据采集,其他购物中心并不能掌握商户的营销行为,但在这套系统之下,通过第二个闭环形成数据流,西单大悦城能够做到精确记录和掌握商铺每一笔销售和促销。
我要我的西单大悦城——极致体验的社交平台
2014年12月24日,西单大悦城实现了O2O转型第一步,启动微信服务号。2015年3月31日,正式关闭了订阅号,全面转向服务号。
西单大悦城建立了“微信服务号”为核心应用的西单大悦城O2O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O2O体验:
■打通微信与会员系统,形成电子会员卡,提高会员卡的使用率;
■开通“商场、车场信息导航”导流客流,形成良好的诱导动线;
■“餐饮排号点餐”使等待时间变为购物时长,增加购买几率;
■“折扣券代金券分发”使商户促销行为得到规范,也为商场提供统一活动平台;
■“一键上网”强制上网客流关注服务号,锁定用户,拉动线下至线上的转换率;
■开通商户POS的微信支付结算平台,完成O2O线下闭环。
经过7个月的服务号运营,我们从下面这些数据看看运营成效:
●7个月吸引粉丝22万,并没有做专门的引流工作,均为消费者自主关注。
●粉丝月流失率≤4.3%
●粉丝月活动率≥90%,月活动率指服务号粉丝中每 个月到实体店的比率
●信息推送打开率≥25%
●电子券得券率≥85%
●回券率≥60%
●餐饮忙时翻台率提高30%
●停车场吞吐效率提高19%
西单大悦城研策部总监张灿谈到,大悦城今年最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将项目打造成智能购物中心、以体验为主的社交平台。“现在打折已经成为最低端的竞争工具,我们要做的是打造极致客户体验的社交平台,为大家提供社交场所。因为我们了解到更多消费者来西单大悦城的目的是跟朋友、恋人一起相聚、聊天。”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