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公共服务项目有计划向通州布局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昨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闭幕。下午,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就《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病”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建设城市功能区、让城市变得更加健康,成为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们热议的话题,相关议案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中心城部分行政职能向副中心转移、城乡接合部功能疏解等。

  1  增强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功能

  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区长岳鹏认为,通州目前的发展状况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特别是在发挥服务北京建设大局、疏解核心区人口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硬件设施仍然不足及软件建设水平亟待提高两个方面。岳鹏在《关于进一步增强北京市副中心公共服务功能》的议案中建议,从市级层面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通过集中力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使之真正做到“功能完备”。

  为了使通州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城市职能,岳鹏提出的具体建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通州建设项目统一打包,报请市相关部门一揽子审批,以通州区为试点,以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为突破口,破解文化产业用地瓶颈问题,同时建议通过挂职或支援等方式组织城区的优秀教育和医疗人才到通州工作;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快功能性项目布局,市级层面进一步加强资源的统筹力度,将符合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公共服务项目有计划地向通州进行布局,推动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服务首都的重要作用。

  2  大红门根据土地属性分类疏解

  为配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调整疏解,市人大代表、北京丰台科技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辉以及其他多位代表提出了一份《关于大红门地区产业疏解配套政策的议案》。

  在对大红门地区市场调研后,代表们在议案中将该地区功能疏解工作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三类,并且分别给出了相配套的建议。

  首先,部分市场用地基本符合规划要求,市场主体外迁的积极性不高,建议政府在土地和规划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适当增加容积率。

  其次,部分市场建在国有企业的土地上,现状不符合规划要求,市场主体不愿意退出,建议这类市场由市国资委牵头协调国有企业,明确此类市场处置方式,通过局部规划调整,给予其转型的成本,退出现有的市场业态。

  第三,部分市场用地性质为集体土地,由于城市化缓慢,村集体没有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建议市各部门协助启动时村、东罗园改造项目。同时,建议适当提高拆除集体产业的补偿标准,便于优先启动市场拆除工作。

  3  增加城乡接合部用地指标

  由于产业层级相对较低及存在大量低端业态,城乡接合部地区成为功能疏解的重点、难点地区。针对此问题,市人大代表、来自朝阳区崔各庄乡的孙连玉提出了一份《关于解决城乡接合部地区城市功能疏解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议案。

  议案显示,在一年来的推进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集中表现为配套政策不完善、用地指标不足制约后续发展及项目审批速度缓慢三个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孙连玉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建议健全配套政策。一是研究制定城乡接合部功能疏解配套政策,二是结合实际明确城乡接合部发展方向,三是探索城乡接合部地区实施功能疏解新路径;其次,建议增加用地指标,建议市政府及规划部门按照负担劳动人口、区域位置、收益水平、可利用条件等实际情况,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再次,建议加快项目审批,其中包括明确审批时限、建立专门审批通道、将部分审批权下放至区县以及解决“空档期”农民就业和集体增收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韩琮林 董亮/文 张笑嫣/摄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