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北京占三成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共有8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5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2.3%,比去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北京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82个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9项。今年惟一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均出自北京;象征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获奖总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3,充分显示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大资源优势和创新实力。

  蝉联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2010、2011和2012年连续三年出现空缺后,2013和2014年,北京已连续两个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尤其自然科学奖项目占全国授奖总数的39.1%,彰显了北京原始创新实力。

  以清华大学张尧学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得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成果在国际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已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0多家国际技术媒体进行了大量评论,认为“中国人把计算机大脑放到了云上”,这将是“首个由中国人推动的计算技术”。该成果可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结合,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安全提供支撑,推动相关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方向。

  作为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软件标准,该项成果已被英特尔、联想、腾讯等国内外企业采用并进行产业化实施。在台式终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率先实现了透明计算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获奖总数连续三年超三成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各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重大成果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摆在了首都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成立产业联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等多项措施,充分调动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 一大批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闪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殿堂。

  2012-2014年,北京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总数连续三年超三成。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资源环境、医疗卫生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在促进首都科学发展的同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精尖”成果闪耀榜单

  北京邮电大学、中卫星空移动多媒体网络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星地融合广域高精度位置服务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广域高精度室内外定位是位置服务的核心技术,是卫星定位领域亟待攻克的国际难题。为了打破GPS垄断,完善我国自主的导航位置服务产业链,促进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提升北斗竞争力和大众市场占有率,这个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在863、973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创造性地将通信与定位进行融合,构建了北斗天地一体无缝深度融合定位新体系,攻克了广域室内外无缝高精度立体定位的国际难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平台,开发了系列装置与装备,率先解决了北斗和GPS室内“最后一公里”瓶颈。该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百余项、软件著作权45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共26项。

  基于该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市场居国内首位,已在我国数十个城市实时交通,上千个大型场馆管理,消防救援、多个机场应急导航等应用。同时位置服务平台已实现出口创汇,在多个国家成功应用实现位置服务技术跨越,为大幅提升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社会经济效益重大。

  同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稀土永磁产业技术升级与集成创新”项目,是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完成的。该成果在国家重大863项目、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部委及省市级科技计划等科研和技术工程项目的支持下,针对稀土永磁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影响其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在磁体综合性能的提高、特殊性能的强化、应用领域的扩展等方面,主要形成了“稀土永磁的组织调控技术”、“低成本双主相Ce永磁体制备技术”和“热压/热流变磁体制备技术”等5项核心技术创新,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和领先的技术成果。

  目前,该成果已成功用于“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等国家重点工程,及新能源汽车、核电、风电等高技术领域,解决了特种金属永磁生产和应用的技术瓶颈,满足了不断发展的新兴产业对稀土永磁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

  此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等一批高精尖的技术和项目,为我国抢占该领域技术制高点、实现强国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大资源优势和创新实力。

  获奖成果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今年国家科技奖的榜单中,公众普遍关注的食品、医药卫生、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与安全等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成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完成的“西瓜优异抗病种质创制与京欣系列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我国西瓜育种血缘基础狭窄、技术滞后与突破性品种选育难等问题,以提高早熟优质西瓜品种的抗病、耐裂、丰产性为育种目标,通过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异抗病种质创制,选育出优势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西瓜新品种,通过良种产业化带动我国保护地西瓜品种的更新换代。创新了西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解决了我国西瓜育种优异性状来源少与血缘基础狭窄的难题,选育出优势突出、综合性状领先的“京欣”系列西瓜品种,带动了我国保护地西瓜品种的更新换代。培育出国家或北京市审定品种3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论文9篇,西瓜基因组论文在《自然·遗传学》(IF 35.5)上发表,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西瓜基础研究突破性成果。“京欣”类型成为全国保护地西瓜的主流与标杆品种,有力地阻击了跨国公司对我国瓜菜种业的冲击,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2011-2013年三年推广“京欣”系列西瓜品种557万亩,新增效益39.4亿元。“京欣”系列西瓜品种在华北、华东等保护地西瓜主产区占有率达60%以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肝胆胰腹腔镜手术技术体系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在国内首先倡导“外科微创化”理念; 在国际最早提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理论,攻克了腹腔镜肝切除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了腹腔镜胰腺手术入路研究,解决了胰腺微创手术中显露的难题;创立了基于腹腔镜的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肿瘤微创治疗技术新体系;从而构建了以技术简洁、方法安全、恢复良好为鲜明特色的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技术体系,改变了肝胆胰疾病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模式。建成6个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腹腔镜与内镜培训基地;为全国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惠及患者众多。

  北京商报记者 韩琮林/文 王飞/制表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