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朝阳实现15分钟文化服务圈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记者日前从朝阳区文化委获悉,朝阳区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打破三级行政区域划分设置,构建“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通过多元参与方式,使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完善、服务效能更突出。目前已经实现了15分钟文化服务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除图书馆新馆之类的区级文化设施外,朝阳区还建有地区级文化中心,这也是朝阳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色所在。“我们在传统的区、街乡、社区(村)三个行政层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在全市首个提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规划公共文化布局。”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区-街乡-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根据环境、人口、资源、需求来统筹合理规划地区级文化中心,增设地区级服务中心,构建“区-地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目前,朝阳区建成CBD、垡头等5个地区级文化中心,实现不同群众文化需求的交流和融合。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垡头地区级文化中心不仅设有图书馆、电影院、民众教育学堂、为贫困儿童志愿捐书驿站等符合日常文化需求的设施,还有针对年轻人开设的绿皮火车咖啡厅、黑钻剧场、垡头青年创意、多媒体数字空间、车库创造社等现代文化空间。

  “地区级文化中心并不是面面俱到‘小而全’的公共文化设施,而是更突出特色功能。”该负责人介绍,地区级这种突出“特色”的运行模式,因地制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有效地弥补了原有三级服务网络的不足。

  数据显示,目前,朝阳区43个街乡共有500多家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免费提供文艺演出、电影服务、文化活动、图书借阅等服务。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市民就能找到一处文化设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乐趣。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