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治污措施全方位升级
为了适应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新身份,通州正努力为自己披上一身健康环保的外衣。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实地走访通州时了解到,通州已经全方位升级了治理大气及水污染等方面的措施,大到大气污染监测站点已覆盖全区,小到监测汽车尾气是否达标,并直接与进京证挂钩。
在大气治理方面,通州在全市率先建起覆盖全境的空气远程监测体系,469个监测站点遍布通州各个村庄社区。通州区环保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张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全区共有1个全项站、18个PM2.5单项监测站、450个PM2.5简易监测站,基本实现了通州区域内的全覆盖。
据悉,全项站和18个单项站每5分钟上传一次数据,450个简易站点每3分钟上传一次数据,系统每10分钟就会生成一张污染物分布图。张健称,依托这些大数据,我们可以随时掌握PM2.5浓度状况和变化趋势,还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各类分析,为大气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为了达到控污的目的,通州在监测汽车尾气方面也投入了新技术。据悉,位于通州的白庙进京检查站是进京车流量最大的站点之一,仅今年1月,由白庙检查站进京的车辆就达到了38万辆。也正因为如此,通州选择了白庙检查站作为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系统的试点站。
张健表示,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系统包括尾气遥感检测系统、车流量统计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共投资400万元,主要的任务是筛查排放超标和高污染排放车辆,该检测系统目前正处在试运行阶段。
张健介绍称,该监测系统覆盖了进京的所有车道,所有机动车尾气达标与否的信息都会呈现在检查站上方的LED显示屏上。检测出的不合格数据将直接传送至交管部门的办证窗口,不达标的外地车将无法办理进京证,本地车将被责令整改合格后才能上路,而那些多次被检测到排放超标的车辆,将被列入排放超标车辆黑名单。
而在治理污水方面,通州改变了以往以单一河道为单位的治理模式,选择以水系为单位进行治理,并把治污与循环相结合。而在产业疏解方面,通州将实行更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到2017年底,全区低端产业将实现全部调整退出。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