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传统京味文化演绎融合创新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昨晚的台湾高雄社教馆演艺厅内座无虚席,不断响起的阵阵掌声,让在场的每一位演职人员都感动不已。 由北京风雷京剧团创作的京剧题材话剧《网子》首次入台演出,便得到了台湾观众的欢迎及好评。

  年近七旬的观众李先生眼含着泪水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网子》勾起了我年轻时在北京生活的许多回忆,演员动情的演出深深地打动了我,尤其那一段《夜深沉》的大鼓演奏,虽然没有任何对白,但每一声都敲进了我的心里。”

  据了解,《网子》自2015年10月首演以来,已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青蓝剧场、天津津湾大剧院等多个剧场演出30余场,几乎场场爆满。该剧以京剧演员勒头的“网子”为线索,讲述了清末民初时生意亏本、要寻短见的秋子意外捡到了一个男婴,机缘巧合下他收养了男婴并进入梨园行,展现了旧时戏班的动人故事。

  在北京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看来,《网子》最大的亮点就是话剧的壳、京剧的魂,“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生产创作观念,遵循京剧自身的艺术规律,吸收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并将声、光、电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巧妙融合,更容易让观众潜移默化地了解、感受京剧和梨园行的内涵与独特魅力”。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现场采访发现,许多年轻观众在看过演出后都表示开始喜欢上了京剧文化。台湾高雄市民欧先生坦言:“当下台湾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淡漠,而此次《网子》把京剧文化与年轻人喜爱的戏剧相融合的表达手法,显然更容易被接受。”

  这种巧妙地将戏曲文化与演出叙事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无疑是小剧场戏曲演出的新探索。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秘书长杨乾武认为,如今的戏剧创作者总在乐此不疲地追求着所谓新奇的演出形式,但大都丢掉了要讲一个好故事的创作核心,而《网子》恰恰在严格的生活逻辑、时代特征和人物行动逻辑下讲好了一个故事,并且塑造出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

  除了在艺术表达上的创新尝试受到台湾观众的肯定,此次北京风雷话剧团等一行来台共计演出两场,并赴新民国小、台湾艺术大学、台湾戏曲学院进行互动交流,为加深海峡两岸文化的互通、弘扬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促进两岸一家亲起到积极的作用。松岩强调,“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来台演出,让更多台湾观众了解北京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使剧团演员了解当前台湾艺术文化的发展现况,交流两岸话剧演出之实务与经验,共同推动京台两地艺术文化发展”。

  北京商报特派台湾记者 卢扬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