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消费趋势全景
2016年北京消费市场上将出现哪些新鲜事物?有哪些消费政策加码?又有哪些与你我日常生活消费息息相关?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以一份长达24页的报告,全景呈现了2015年北京商业发生的变化,以及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北京商业发展的规划与趋势。
便民
● 推出连锁品牌企业进社区推荐目录,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和老字号扩大直营连锁规模,培育20家便利店示范店。
● 通过行业跨界合作、服务功能搭载,建设10家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
● 加快发展“互联网+”形态的便民商业服务新模式,鼓励龙头电商企业推广“一站式到家服务”等O2O便民服务。
● 构建城市绿色物流体系,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发展城乡统一配送、共同配送模式。
● 新建或规范提升300个蔬菜零售网点、155个早餐网点、30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0个家政服务网点、100个洗染店、100个美容美发店等。
电商
● 继续实施网络零售鼓励政策,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网络零售,促进B2C电子商务发展。
● 研究出台网络批发鼓励政策,引导传统批发企业发展网络批发,促进B2B电子商务发展。
● 制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一批“千百十亿”电商龙头企业,形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电商产业集群。
● 发展保税商品展览展示,设立10个跨境直购体验店,组织开展跨境电商消费体验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 发挥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等政策优势,培育国际消费市场,扩大外来消费。
京津冀
● 引导本市企业在津冀建设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三地企业共建冷链物流设施,鼓励本市企业在北京周边建设多功能物流节点和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完善首都生活必需品供应物流网络。
● 实施京津冀产销直通工程,支持本市连锁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和便利店与津冀生产基地及合作社产销合作。
● 启动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示范项目建设。
● 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
● 探索京津口岸直通新模式,积极争取天津港和北京内陆口岸之间落地分拨、商封直转的新型转关通关模式。
保障
● 加强与津冀环首都市区县对接,巩固合作,拓展渠道,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 继续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将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分割猪肉和2家肉类批发市场外埠猪肉纳入猪肉追溯体系,将6家连锁超市370个门店、6家蔬菜直营直供企业配送中心和300个直营直供菜店、300个社区车载蔬菜直销点纳入蔬菜追溯体系。
●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强化商场超市准入管理,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健全食用农产品准入制度,实施索证索票和自检全覆盖,做到产地有准出、产品可追溯、安全有检测、问题有处置。
疏解
● 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继续推进动批、天意、大红门地区市场疏解转移,启动官园、万通、百荣世贸、雅宝路等市场调整升级,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疏解商品交易市场90个左右,升级改造100个左右。
● 推动呼叫中心、测试外包、基础信息技术运营维护和数据处理等服务外包业务继续向京外转移。
标准
● 研究建立生活性服务业监测评价体系,制定实施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考核(评价)办法。完成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末端配送以及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的标准或行业规范的修订完善与制定工作。
● 编制《商场超市低碳排放管理规范》和《绿色商场超市评价要求》两项地方标准。
外资
● 抓住市行政副中心、新机场建设和筹办冬奥会等机遇,发掘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 做好央企并购项目引资服务。大力引进特色餐饮、零售等国际品牌,鼓励外资进入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外资参与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城市物流体系建设。
● 完善外资企业投资经营信息报告制度和公示平台,落实企业“红名单”公示制度。
信息化
● 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加快信息化改造,与电商企业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
●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发展连锁经营,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 鼓励物流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物流信息共享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支持中小零售企业发展便民服务功能。
农村消费
● 统筹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降低农村流通成本。
● 完善与农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商业设施,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双向互动,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 探索利用“万村千乡”网点作为配送节点,与龙头电商对接,提供商品配送服务。
● 在农超对接基础上,积极推进农电对接的“互联网+”新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城”。
监管
● 持续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 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管理,加大对美容美发等重点行业发卡企业的检查和备案企业信息公示力度。
● 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矛盾调解机制,及时化解交易纠纷,依法规范零供公平交易。
● 完善促销活动监管信息平台,开展重要节日、重点时期促销活动专项检查,确保促销安全。
新动力
● 着力拓展供给渠道、丰富供给方式,培育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推动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共同发展。
● 持续实施节能减排商品消费鼓励政策,扩大绿色消费。
● 继续办好各地商品网上大集、新能源汽车促销季等传统品牌活动,鼓励各区开展区域性特色促消费活动,活跃市场拉动消费。
● 加强部门联动促消费,培育壮大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健康消费。
示范
● 建立健全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新培育13家各类品牌连锁企业。
● 开展北京品牌新品展示发布系列活动。
● 扶持外资零售店铺建设,积极引进国外名品,提高品牌丰富度。
● 完善市级特色商业街评价办法及标准,建立动态监管评价机制。
● 做好老字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宣传推介,促进与“北京礼物”深度合作。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