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首都“高精尖”新引擎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协同发展三大看点

  ■与永清共建园区

  ■共建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

  ■建设京津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两大支点

  未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设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和产业互联网等五大技术创新中心为载体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和以“高端化、融合化、国际化”为方向,以“智库、智造、智慧”为内涵的“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区”是北京亦庄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两大支点。

  创新大数据

  ■截至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20余个。

  ■聚集了各类企业研发机构300多家,其中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8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余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0项,居国家级开发区前茅。

  ■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不断聚集,“小巨人”重点培育企业104家;北京市专利示范企业12家;北京市专利试点企业266家。

  加速为科技注入文化基因

  根据首都新的发展定位要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正加速向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转型,打造“4+4”的产业发展格局。在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路上,开发区在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上同步发力,为首都“高精尖”产业装上双引擎。

  当前,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引领新常态、打造高精尖、协同京津冀”的要求,开发区紧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形成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开发区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20余个。

  截至2015年,开发区内入驻企业达到1万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55家。

  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主阵地,开发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为科技注入文化基因,为文化插上科技之翼。据介绍,依托产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开发区聚集了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的文化装备、设计服务、数字出版、文化信息等产业类型。阿尔特、中冶京诚、四达时代、京东商城等领军企业不断涌现。

  案例

  中国制造先进手机核心芯片零的突破

  2015年10月底,中芯国际在北京亦庄正式新建又一条12英寸生产线。至此,北京已拥有3条12英寸生产线。此前,中芯国际宣布28纳米工艺制程的高通骁龙420处理器已经成功应用于主流智能手机,实现了先进手机核心芯片中国制造零的突破。

  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长期以来,高端集成电路装备一直是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批核心技术至今仍被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和使用限制。中芯国际的建成与发展极大促进了中国晶圆制造工艺技术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工艺技术的差距。

  开发区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需求,重点支持了中芯国际、中科信、北方微电子等一批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打造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尖端优势,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之一。

  目前,开发区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更加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更加突出高精尖产业发展。而集成电路作为“高精尖”产业已形成共识,将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