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华冠:区域零售借多元化业务逆袭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零售业整体低迷让一些全国连锁都感到阵阵寒意,但是在房山地区深耕零售业务的华冠,却试水O2O,并加速拓展便利店业务。老牌区域连锁的多元化经营之道是什么,给转型中的零售企业有何借鉴?

  精品、便利店新名堂

  作为在北京地区的商超零售老品牌,在“尝鲜”的路上从未停息。

  华冠商业在长阳CSD综合楼内开业第一家优品华冠精品超市,店内有喜缘多咖啡屋制作现磨咖啡,还有进口食品、哈根达斯冰淇淋、西点、杂志等。店内设有快递、代收报纸、手机或游戏充值服务等。

  而相似业态布局延伸到近期开业的便利店中。

  今年7月25日,一家名为SPAR华冠便利的24小时营业便利店,在北京市房山区正式开业,这是房山区的首家便利店。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SPAR华冠便利店发现,该店营业面积大约150平方米,店内销售咖啡、冰淇淋,另外还有包子、粥饮、烟酒、水果等各类食品以及日用品等,进口商品约占30%。在结账时,便利店支持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另外店内还有免费WiFi、用餐吧台、微波炉、充电配置等服务装配。食品价格与现在北京市内开设的便利店售价相近。

  华冠便利店内还销售包子,与如今快速扩张的7-11便利店不同,华冠便利店内有一间占地约20平方米的包子厨房,采用现场烹饪的方式,即熟即卖,有多种馅料可供选择。的确,中国顾客更偏爱新鲜刚出锅的热食。店员称,现蒸包子的成本略低于其他进货商品成本。另外店内还销售轻重量的粮油商品,米、面、油等都有。店内工作人员表示,在店内购买粮油商品的顾客多为即时的应急购买,体量小,回购次数也很多。

  此外,华冠便利店内的配套服务功能齐全,可以购买水电气,缴纳固话、手机费,信用卡还款、银行转账、各类票务购买以及快递代收发等。

  北京商报记者询问食品搭配销售时,工作人员透露,现场蒸制的食物更符合居民的饮食习惯,粥品也会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不少顾客进店买完东西都会买一杯咖啡或者冰激凌带走”。便利店内业态的搭配,也在销售业绩方面起到了带动作用。

  华冠便利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华冠便利店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期,公司研究了很多便利店模式,最后公司根据区域特色和客流分析,设定了当前经营模式,“正确的战略才能取得生存并实现扩张”。

  现在,北京市场中约有1500家便利店,而华冠商业起家于房山,将便利店开在房山区,有着区域竞争优势。

  合作应对互联网冲击

  商超O2O的发展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在“互联网+”的大潮下,线上资源成为实体商超的必争之地,同时一直有传统零售企业摸索前行。

  去年9月,华冠商业与京东到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发展华冠商业线下商超的O2O经营,华冠进驻京东到家,华冠超市周边3公里内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京东到家App下单,享受两小时送达服务,这也是华冠商业第二次与京东到家合作。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华冠商业自建的微信商城“花粉商城”点开后已自动跳转至京东到家页面。在华冠官方网站点击“京东到家”也直接进入到与京东到家App的相同页面。

  华冠商业总经理肖英曾表示,华冠商业和京东到家优势互补,双方将加快华冠商业的O2O转型。早在2014年,华冠商业就曾进驻京东平台开设“华冠生活在线”,布局线上店。

  据悉,华冠便利店也将进驻京东到家平台。 

  除了与京东到家展开合作以外,华冠商业还与北京一九易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入驻该公司生活服务平台小e到家。从华冠商业官网点击“19e”一栏即可进入到小e到家页面。

  日前发布的《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6-2017)》预言,未来五年内,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将有1/3能成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对接。

  盘子做大的物流配送中心

  想要满足较大数量的商品流转,超市需要建设“全活儿”的仓储物流站。同样,消费安全是政府和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信誉度的基本标志,物流配送是商品流通中很重要的环节。

  2012年,位于良乡镇小营村的华冠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发展至今,华冠物流配送中心总占地206.55亩,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5亿元。据了解,建成的一期配送中心,由华冠公司与SPAR国际合作、由奥地利的物流专家亲自设计,是常温库和行政中心;二期冷库、冷链加工及果蔬分拣中心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有冷库、冷链加工及果蔬分拣中心。

  相关资料显示,在2012年,华冠商业已经拥有连锁超市60多家,200多家加盟店,超市门店的日均客流近10万人次,物流配送中心每日配备充足的商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商超规模做大,货物需求增加,通过第三方运输货物,易导致经营成本增加;没有统一仓储,超市很难统一把握商品质量,“业绩盈利是物流业务产生的动力,物流配送是盈利的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实习记者 王维祎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