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底线1000万人/年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商报

  作为经济走势的“晴雨表”,就业数据是否稳定一直是关乎一个国家能否稳增长的重要指标。昨日,人社部全文披露了日前《求是》杂志发布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据悉,在本次座谈会上,李克强首次披露了我国稳就业底线的具体指标,他表示,据测算,未来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除考虑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要保持城镇失业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不能低于1000万人,这是稳定就业的底线。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共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人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超过了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形成的就业压力显而易见。因此,李克强本次讲话正式为“稳就业”设定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即保持城镇失业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不能低于1000万人。

  “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我国就业不降反增,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主要就业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但不可否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李克强在讲话中表示,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总量仍然很大,居世界之首;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都必然会影响和反映到就业上来,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

  李克强甚至直言,虽然现在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潜在风险不可低估,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放缓,特别是服务业投资放缓,对就业的影响不可低估。

  而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表示,自2010年我国经济见顶回落后,我国的经济增速已经从原来两位数下降了一半左右,未来就业压力突出已成为各界十分担忧的问题,就业指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短期不会受到经济下行太明显的影响,但未来势必会有所传导。

  对此,李克强提出,相关部门应及时拿出促就业措施,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环保等要求,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加工贸易就是劳动密集型的,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我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引进外资,而且大幅增长,从而导致一些产业加速向外转移,对就业造成了直接威胁。”李克强还提出,各方面出台政策不能影响就业,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要确保与就业直接相关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比如建筑行业税负无论如何都要只减不增,还有金融行业不能把负担转嫁给企业。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推荐阅读 换一批